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下册各课复习资料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下册各课复习资料

ID:39072834

大小:3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4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下册各课复习资料_第1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下册各课复习资料_第2页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下册各课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所作,它介绍了(美丽的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和(维也纳人的环保意识),使人感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维也纳森林的赞美之情。)1、全文写了维也纳森林(景色美)、(面积广)、(作用大)的特点。“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吗?”“这”是指(那只与乐队齐奏齐唱的孔雀,也是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2、维也纳这种和谐的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珍爱的结果,维也纳人珍惜土地、立法保护森林、爱惜草地,与动物相处亲密,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第二课《楼兰的忧郁》运用(对比

2、)的手法描写了(我国西部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并对之表现出了极大的忧郁。楼兰的悲剧指的是(由于自然环境被破坏,楼兰古国被沙漠湮没了。)这个悲剧是因为(人们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的。学习了本文使我们知道了(要保护环境)第三课《鸟是树的花朵》1、“鸟是树的花朵”这是一个(比喻句),它形象的描绘了(鸟和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相似,生动的描写了小鸟的美丽和可爱),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和赞美。)2、为什么说“树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呢?”因为(树上的小鸟不仅有花一样的美丽形象,还再造了冬天的生机。)3、“它们在冬天的树枝间绽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

3、音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看到了(鸟儿们在冬天的树枝间之间活泼欢乐的身影,听到了婉转悦耳的鸣叫。)4、鸟是树木怎样的花朵?(千姿百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的花朵)第四课《我和大猩猩我了手》抓住我和大猩猩在交往交流中的(动作词句)来感受大猩猩的可爱,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对研究工作的热爱,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第五课《一个人和一幅画》1、文中的植树老人是一个(勤劳、善良、淳朴、执着、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人。2、找出文中对老人外貌描写的语句。通过(黑油油、密集、像两块石头、血痕

4、)等词语体会出老人(艰苦的生活、辛勤的劳作)。3、“他挖好坑,……他坐在小树旁独自乐着”通过(端详、拥、拍击)等词语体会出老人对树苗(爱惜)的心情。5、“哎呀,冷啊……没办法就呜呜的哭”体会出老人(生活上的艰苦和老人的执著与坚强。)6、两个小人,都握着铁锹,在种树。通过(两个小人)感受出老人内心的(孤独)。老人希望(有人陪他、和他一起植树造林)。7、“一幅画”指(老人画在石屋外墙上的那幅粉笔画),还指(老人执着于荒山中植树造林的场景)阅读链接:要求会默写《饮酒》和《过故人庄》并了解作者。1、《饮酒》中写景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过故人庄》中写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你还知道那些山水田园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背诵教材中的楹联。综合学习一:背诵《小树林》感受投身大自然中的乐趣。1、写出关于人类感恩自然的话语:(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大自然的恩赐)(第六课《早晨》1、介绍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第七课《葵花之最》课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1、孩子们精心

6、挑选出的葵花籽,“精心”表明(孩子们对战士和祖国的热爱。)2、“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的看着太阳……长得更高一些。”在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葵花(不畏严寒的品质)。“一往情深”的意思是(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文中指(花儿对太阳)的情意,还指战士们对(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3、葵花籽居然发芽了。“居然”表达出(战士们的惊喜,也表达了战士们对葵花坚韧顽强品质的敬佩之情。)4、女兵们给孩子们的回信为什么迟迟没有发出?(因为女兵们虽然知道葵花籽在这里种不活,但她们的内心却希望葵花籽能像她们一样能在这里安家,不把信发出去,也是不想让

7、自己失望。)5、“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最高”指(一方面指它是海拔最高的花另一方面是说它的顽强精神是最让人敬仰的。)6、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雪毫无先兆的骤然降临。这句话中的(寒凝一切)点明了昆仑山风雪的严酷。(毫无先兆)和(骤然降临)写出了风雪(来势迅猛)。9课《寓言二则》要求背诵全文、注释、译文、道理等内容。1、《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做事情要遵循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则故事中(闵其苗之不长)一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苗则槁矣)则交代了故事的结局。2、《刻舟

8、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讽刺了(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文中点明找不到剑的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