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5 诗五首 水调歌头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5 诗五首 水调歌头

ID:39094011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5 诗五首 水调歌头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5 诗五首 水调歌头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5 诗五首 水调歌头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5 诗五首 水调歌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词曲五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联想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了解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2.体会词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3.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二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感悟词作2、背诵全文、运用名句。三教学难点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

2、的意蕴;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教学方法1、诵读激趣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和多种形式的诵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引起共鸣,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2、情景教学法。带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作者对话,通过再现情景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感染性,提高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堂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视频五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的古人尤其是。曾经有人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人的诗集,

3、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好多个“月”字来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有关“月”的诗歌呢?听了同学们的呤诵,我感觉像是在和诗人交谈一样是啊,诗人都爱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板书课题、作者)看看他将寄月亮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情感呢?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提问:对于作者苏轼,同学们了解多少呢?学生预习汇报,教师补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

4、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1、看着这首词,你是否想读一读呢?初读课文之前,给自己提什么要求呢?教师引导、评价教师提出要求初读课文:要求:字正腔圆的读教师引导自由朗读,个读,学生的教读巡视、做出中肯的评价一边听学生读,一边进行字词检测宫阙(què)琼楼玉宇(qióngy&365;)朱阁(gé)绮户(qǐ)婵娟(chánjuān)不胜寒(shēng)2、播放录音如果你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么请你像老师读的那样学一学,读一读明月/几

5、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再读课文:要求:有板有眼的读4、齐读课文:要求:有情有味的读四、赏读课文,品析语言(一)初步感知:读出情感了,我们还要懂得词的情感透过刚才的读,你读到了些什么呢?或者你有怎样的问题要提出来供我们一起探讨?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东坡

6、的这首词可以说是中秋词中的千古绝唱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不得不再对这首词做一番深入赏读(二)深入品读: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引出小序小序有什么作用?你从小序还发现了什么?补充:子由是苏辙的字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写此词时,作者41岁,被贬到密州,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弟弟分别已有六七年不见了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词分为上片、下片女生一起来朗读上片,看看上片写了什么内容?合作探讨:(1)苏轼现在被贬为了地方官,又和弟弟六七年未见,想想他的心情会怎样?(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

7、怎样的变化?(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是什么意思,作者想要归到哪里去?你们怎么理解“寒”字?(可从朝廷勾心斗角考虑)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男生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