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和放线菌》PPT课件

《芽孢和放线菌》PPT课件

ID:39100812

大小:2.16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6-24

《芽孢和放线菌》PPT课件_第1页
《芽孢和放线菌》PPT课件_第2页
《芽孢和放线菌》PPT课件_第3页
《芽孢和放线菌》PPT课件_第4页
《芽孢和放线菌》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芽孢和放线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每种细菌都有的)包括()、()、()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拟核)。G+四肽尾:由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连接而成。肽桥:一般为甘氨酸五肽、与肽尾第1-2个氨基酸相同的氨基酸链、D-赖氨酸等,总之不是直接相连的。2.G+与G-细菌的肽聚糖结构组成中有什么差别?G-四肽尾:第3个氨基酸分子不是L-Lys,而被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肽桥: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以酰胺键直接相连。细菌细胞壁的结构G+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磷壁酸:低于50%,G+菌所特有,其主链由数十

2、个磷酸甘油或磷酸核糖醇组成,有的还有由D—Ala和还原糖组成的侧链。肽聚糖:占30~95%,不同菌种中肽聚糖(肽链)组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结构G-细胞壁:分内壁层和外膜层。内壁层:紧贴胞膜,仅由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占细胞壁干重5—10%,无磷壁酸。外膜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脂多糖;脂蛋白包括:蛋白质层:基质蛋白外壁蛋白磷脂.磷脂磷脂外膜层内壁层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而且不含类脂而含磷壁酸,当乙醇脱色时,乙醇不能将磷

3、壁酸溶解,而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Gˉ菌:因其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而且内部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时,以类脂为主的外膜层被乙醇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褪成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3.革兰氏染色原理:5.溶菌酶抑菌的作用机理?可切断NAM和NAG之间的—1,4糖苷键,引起细菌裂解。Penicillium仅对正在生长着的细菌,且主要是对G+菌有效。转肽酶6.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称

4、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细胞膜中含大量的甾醇以提高机械强度。称为()①原生质体protoplast②球状体spheroplast③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④支原体Mycoplasma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1)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2)脂质双分子层是流动的;3)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4)周边蛋白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5)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分子间无共价结合;6)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连续体

5、,而蛋白质象孤岛一样无规则地漂流在磷脂类的海洋当中。细胞膜的功能:1)物质运输,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交换;2)渗透屏障,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渗透屏障作用;3)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LPS、肽聚糖、磷壁酸)和糖被物质(如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场所;4)参与产能代谢,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电子传递链和ATP合成酶均位于细胞膜;5)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提供鞭毛运动所需能量;6)参与DNA复制与子细胞分离。间体: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一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间体的功能:参与DNA复制及隔膜形成分泌胞外酶的地点间体(三)内膜系统﹙四﹚

6、核区(nuclearbody;nucleoid)细菌核区长度:一般为0.25—3mm例:大肠杆菌的DNA长约1mm。核区数目:一般为1个。功能:负载遗传信息。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质粒(plasmids)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之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分子量约为2—100×106D.携带1—100个基因,一个菌细胞可有一至数十个质粒。Structureofabacteriumhighlightingthebacterialplasmid.(五)细胞质(cytoplast)及其内含物(inclusin)细胞质功能:

7、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酶系,是营养物质合成、转化、代谢的场所。细胞膜内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可总称为细胞质。其含水量约为80%,其次主要成分有:核糖体、贮藏物、各种酶类、中间代谢物及质粒等,少数细菌还存在有伴孢晶体或气泡等。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⒈核糖体(ribosome)是分散在细胞质中的颗粒状结构,由核糖体核酸rRNA(占60%)和蛋白质(占40%)组成。细菌的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