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ID:39116228

大小:2.28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5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_第1页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_第2页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_第3页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_第4页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院系:学号:姓名:xxx班别:【实习目的及意义】实习目的:1.了解桂林阳朔的水文特征、地表以及地下岩溶地貌特征,熟知并区分流水对岩溶地貌的各种侵蚀形态;2.调查庐山的地质构造和形成条件、土壤与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规律;3.判别和认识岩石,解释相关特殊典型地貌的成因以及结构原理。实习意义:1.通过基本的自然地理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现场教学,增强地理学习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提高地理学习实践能力。2.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亲近自然,感性认识祖国万里和善的大好风光。【实习地概况】一、桂林1、地

2、理位置桂林市(简称“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局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2、气候桂林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8.9℃。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5.6℃。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3、水文桂林境内河流密

3、布,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主要河流,以及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全市多年平均总水量为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4、地质地貌区内可溶性岩石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地表、地下岩溶侵蚀各种形态广布。5、土壤与植被桂林土壤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耕作性好,宜发展水稻、蔬菜、旱地作物和林业。该地拥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二、庐山1、区域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南约13公里,东经115°52′至116

4、°08′,北纬29°26′至29°41′。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庐山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面积500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均降水1900mm,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9月平均温度16.9℃。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四周均陷落伟丘陵、平原、湖泊,一高一低,悬崖峭壁大多伟断层

5、线所经过,表现出山高谷深的地貌景象。山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2、地质概况1)庐山的地层庐山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2)庐山地质发育史本区是一个古老的陆块,在扬子准

6、地台的南缘。准地台比较稳定,其中的庐山地区前期下沉,后期缓慢上升,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Ⅰ地台褶皱基底发育阶段在前震旦纪(An)时,即距今10亿年前,庐山地区已经下沉,成为滨海及浅海(<200m)环境,沉积了厚约3000m以上的碎屑岩。An末期的吕梁运动,使An地层发生了褶皱、变质和流纹岩喷出,构成了该区的褶皱基底。Ⅱ地台盖层沉积阶段由震旦纪(Z)—二叠纪(P),地壳仍然下沉,海水有时加深,故沉积层中除了碎屑岩外还有白云岩和石灰岩岩层,共厚约5000m,成为地台的盖层。在此期间,曾经有过二次短暂升起,即晚奥陶纪及志留纪末—中泥盆纪,后者是

7、加里东运动影响所致。Ⅲ地壳上升和褶皱断裂阶段二叠纪沉积以后,在海西运动影响下,地壳稳定上升,从此脱离了海侵历史。侏罗纪(J)—白垩纪(K)时,由于受到剧烈的燕山运动影响,使盖层(Z—P)发生褶皱、断裂和微弱的花岗岩侵入(花岗岩零星分布在五老峰以南至温泉一线,呈岩株状或岩盆状产出)。庐山亦由此断裂升起,但其四周在晚白垩纪(K2)时下降,发生过陆相沉积。第三纪(R)喜马拉雅运动时,庐山地区再次全面上升(因而缺失第三纪地层)。Ⅳ地壳急剧上升成山阶段自中更新世(Q2)至现在庐山的新构造运动十分明显,使庐山主体沿南北断裂带急剧上升,从而造成了目前断块

8、山的形态。3)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①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