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D:39124454

大小:59.7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5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1.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A.古代禅让制的影响B.古代宗法制的影响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D.古代郡县制的影响2.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2、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下列与“地方政治受压抑”相关联的是A.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元代实行省官互迁D.明代设立内阁制度3.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4.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

3、)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5.《左传》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其中属于姬姓之国的是①鲁国②齐国③燕国④宋国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①在通商口岸设工厂②居住及租地权③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④在东交民巷设使馆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

4、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7.在一些外媒看来,铁路(高铁)外交,已成为当今中国最有力的外交武器。为此,有人说:“过去,洋人在中国修铁路;今天,中国帮洋人建铁路。”近代史上,洋人大规模“在中国修铁路”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二十一条》签订8.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精诚合作,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赢得反帝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下列哪个战役是国共合作的典范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9.日本帝国主义割占台湾初期一直由武官实施军事统治。1898年,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公布了《匪徒刑罚令》

5、,把反日的台湾民众一律当作土匪来处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丧失维护统治的能力B.日本侵略台湾蓄谋已久C.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殖民精神D.日本实行依法治台策略10.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1.某作者在评论义和团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

6、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B.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12.论文的关键词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某篇论文关键词中出现了“‘一’字长蛇阵、林永升、定远舰”等字样。据此判断,该论文涉及到甲午战争A.黄海海战B.威海之战C.旅顺大屠杀D.大甲溪战役13.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7、”这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4.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1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

8、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