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之《鹬蚌相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之《鹬蚌相争》

ID:39137489

大小:13.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之《鹬蚌相争》_第1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之《鹬蚌相争》_第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之《鹬蚌相争》_第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之《鹬蚌相争》_第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之《鹬蚌相争》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课寓言两则之《鹬蚌相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4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横渡中心学校汪丽娜2017.6教材分析:《鹬蚌相争》是苏教版教材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其中一则寓言,重点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但是,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喜笑颜开”造句。3.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4.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方法:小

2、组合作探究法,教师引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利用历史故事导入利用微课视频,将一段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讲述秦,赵,燕三国的利害关系,从而引出新课内容。(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1.试读课题(1)板书“鹬”字,学生书写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PPT出示有关鹬的知识。(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PPT出示有关蚌的知识(3)齐读课题。2.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3.指生读文:师生提出建议或表扬。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

3、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设计意图:自主阅读,解决字词,练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一)指导有感情朗读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读出鹬生气的语气。1.你知道鹬现在最想干什么吗?你能想象一下它会有怎样的一些动作?2.这时鹬想到了什么办法?3.你能很好地读出“威胁”的语气吗?来,试试看,谁读得好一些?(2)蚌毫不示弱,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4、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二).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有感情地朗读。(三).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四).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五

5、).体会寓言的魅力。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板书:寓言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四、创编故事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积累语言,体会寓言的写作特点。)五、选择性作业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板书设计:24.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渔夫得利《

6、鹬蚌相争》教学反思横渡中心学校汪丽娜2017.6《鹬蚌相争》这篇寓言文字简约,通俗易懂,故事虽然短小,但情节完整,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为推进故事的展开,设置了鹬与蚌的对话。  本篇寓言最精彩的部分是“争”,为了深入理解“鹬”与“蚌”是怎么争的,我对学生进行语段的朗读训练,让学生练习角色朗读,如:怎么“威胁”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是怎样的?等等问题都是在自由练读——师生合作——分组中解决的,用读达到了精讲之目的。在揭示寓意时依然是以读为主,鲜活地读出了鹬与蚌的“争”:它们为利益斗强,它们为利益斗狠。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前面环节设计好以后,我想让学生在学完这篇

7、寓言后,我想让学生能更进一步体会鹬蚌相争的后果,进而体会出故事的寓意。最后引出历史故事:赵攻打燕国,燕王派说客苏代去说服赵王,请他不要攻打燕。苏代会怎么说呢?让个别学生扮演苏代,自己扮演赵王,其他同学做大臣。扮演苏代的学生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赵王听,然后让大臣判断,还打不打,并说明了理由。最后让学生说说寓意,这时孩子对于鹬蚌相争,第三者得利的寓意了解得更透彻。一节课上完,感觉时间设置上还可以微调一下,这样会更加合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