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其在荧光分析上的应用

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其在荧光分析上的应用

ID:39138898

大小:2.12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6-25

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其在荧光分析上的应用_第1页
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其在荧光分析上的应用_第2页
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其在荧光分析上的应用_第3页
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其在荧光分析上的应用_第4页
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其在荧光分析上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其在荧光分析上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查!』:壹El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

2、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狲奇一名名矿日舢一∥‘·高小青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纳米技术概述第一章导论1.1.1纳米技术的提出与发展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纳米尺度的物质及其应用的新兴研究领域,它涵盖了众多的学科和技术领域,是目前发展最快并具有深远影响的学科之一,已

3、经成为跨世纪的科学研究热点【1】。最早提出纳米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恩曼。1959年他在一次著名的讲演中提出:如果人类能够在原子/分子的尺度上来加工材料、制备装置,我们将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发现。1962年久保(Kubo)等人提出了超微粒子的量子限制理论。1974年坦尼盖茨(Taniguchi)最早使用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词,推动了人类向纳米微粒的探索。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R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技术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崭新的前沿研究领域,其潜在的科学

4、价值以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2】。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了首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对纳米技术的前沿领域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指出纳米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进行排列优化组合,对之进行操作而制造物质的技术。随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微观表征和操纵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在纳米尺度上认识物质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形成了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0.1nm至lOOnm之间)范围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的科学和技术【1,3】。其中纳米技术包括纳

5、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结构设计和加工组装、纳米机器以及相应的检测表征技术和方法,因此“纳米”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空间尺度上的意义,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研究手段和应用技术。纳米科技发展速度之迅猛,作用和影响之深远,令人瞩目和震惊,在短短一、二十年间,已经广泛渗透于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电子等许多学科领域,初步形成了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医学、纳米电子学等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分支学科,其中,纳米材料学被称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学’’,纳米材料因其不同于块状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高小青兰州大学硕

6、士学位论文20091.1.2纳米材料的性质物质尺度到了纳米量级后,由于表面电子能级费米面的变化,导致了纳米材料具有许多奇特的性能。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四种效应是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既不同于原子、分子的微观性质,又区别于相应物质常规状态下所表现的宏观性质【4.5】,它使纳米粒子和纳米固体呈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它们是纳米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6】。I.表面效应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随颗粒粒径变小而迅速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7-8】。粒子直径减少到纳米量级,表面原子数和比表面积、表面

7、能都会迅速增加,处于表面的原子数增多,这使大部分原子的周围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大块固体内部原子有很大的不同,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故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II.量子尺寸效应能带理论表明,在高温或宏观尺寸情况下,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往往是连续的,即大粒子或宏观物体的能级间距几乎为零。但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如达到纳米级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9】。III.小尺寸效应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周期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

8、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