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苦与最乐

15、最苦与最乐

ID:39139400

大小:180.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5

15、最苦与最乐_第1页
15、最苦与最乐_第2页
15、最苦与最乐_第3页
15、最苦与最乐_第4页
15、最苦与最乐_第5页
资源描述:

《15、最苦与最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5、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本文作者。(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论点及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难点)3.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勇担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重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领悟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设计(出勤:)有人说黄连最苦,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

2、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品相关(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二)创作背景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3、。(三)文体知识议论文(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  (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

4、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四)字词梳理【释义】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也说心直嘴快。变化

5、莫测:变化多端,难以预测。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三、初读感知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2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明确】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知足,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安分,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达观。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责任。3、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明确】(1)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

6、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2)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3)对自己的责任: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明确】(1)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2)古语——如释重负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3)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含义:无论到

7、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2、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明确】(1)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2)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含义: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是很遥远吗?引用名言的作用: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

8、结论。3、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明确】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4、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明确】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