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6读读背背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6读读背背

ID:39155338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6读读背背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6读读背背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6读读背背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6读读背背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6读读背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6读读背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练习6(读读背背)教学目标:1、熟读、理解成语,背诵成语。2、读懂《古今贤文·环保篇》,理解有关句子。教学重点:读读背背。教学难点:理解背诵教学准备:1、查字典或者词典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可以通过上网来了解每一个成语的真正深意。2、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走进练习6的读读背背。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组成语。二、学习成语。课件出示成语坐观成败按兵不动操之过急轻举妄动兴风作浪蠢蠢欲动雷厉风行闻风而动师提出要求:看清字,读准音,读通每一个成语。(一)初读成语,整体感知。课件出示:我会

2、读——1、学生自由练读。师:谁想读给大家听?2、以各种形式检查读,相机正音,指导读正确流利。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过渡:那么这些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想一想,可以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或课前的查词典来谈自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二)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课件出示:我知道——1、学生一边读成语一遍思考成语的意思。2、交流对成语的理解,师相机点拨。坐观成败。可以联系鹬蚌相争和生活中的冷眼旁观别人打架的人。按兵不动。举例军队不行动。操之过急、轻举妄动。可以引导学生练习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说明。兴风作浪。可以

3、联系《哪吒闹海》中的龙王父子做尽坏事。蠢蠢欲动。历史故事——三国时期,东吴主公孙权……雷厉风行。举例生活中有此作风之人。闻风而动。比如警察与盗贼。3、再读成语,边读边想象意思去读,读出感觉。(三)再读成语,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课件出示:我发现——1、师:同学们,请仔细看看这些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思考。2、学生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师注意适时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如:(1)每一行两个成语的意思相近,可以连用。(2)每一行的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而且动作不一。(3)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4)有些成语还是出自历

4、史典故。(5)这里的成语有的是用来赞美好人,有的是专门用来形容坏人的。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师相机小结,鼓励学生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去读,读出这些成语的真正含义来。(四)读背训练。课件出示:我会背——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2、同桌互相背诵。3、指名背,自己站起背。4、集体背。师:对于这些成语,同学们背得真流利。下面,老师想考考你:给你几个句子,让你来分别选填几个成语,会吗?试一试。(五)迁移训练。课件出示:我会用——【图一】坐观成败按兵不动操之过急轻举妄动1、做事要循序渐进,不可(),否则会事与

5、愿违。2、对方似乎仍未察觉,我们先(),免得打草惊蛇。3、一条恶狗挡在路上狂叫,我们都不敢(),生怕它冲上来。4、鹬蚌相争时,一位渔翁坐在不远处,纹丝不动,()。1、学生一边默读一遍思考。2、回答所填的成语以及理由。3、把填好的句子再完整地读一读。4、情趣激发,巩固训练。师:老师再出一组难度大的,你还能填出来吗?出示【图二】兴风作浪蠢蠢欲动雷厉风行闻风而动1、春天来临,草木萌芽,那些害虫们也开始()。2、社会上总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经常()。3、自文明礼貌月活动以来,全国各地立刻(),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4、妈妈做

6、事总是(),一旦决定的事情从不含糊。5、那些()的坏人终于被警察抓到了。6、仔细看,她发现它长着()的黑色爪子,锋利的嘴,还有一只闪着光的的黑色眼睛。5、学生默读思考。6、组内讨论,班内交流。7、再读巩固,加深理解与体会。过渡:同学们,真棒!俗话说“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这是出自哪里的一句话呢?(古今贤文——劝学篇)相机引出古今贤文——环保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7、------《古今贤文  环保篇》三、学习《古今贤文.环保篇》(一)初读贤文。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2、检查读,相机纠错,扫清字词障碍。3、齐读巩固。4、师:这组贤文主要是讲什么的?(整体感知:关于植树。)(二)理解古今贤文。师:植树有哪些好处?不植树又有什么坏处?1、学生默读思考。2、指名回答,课件相机出示图文,熟读。3、教师指导学生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如:什么是“绿树成阴,空气清新。”?怎样理解“润了大地,润了人心。”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指导孩子理解。(预设:如果我们周围的绿

8、树变多了,小草更绿了,一切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那我们置身其中,所呼吸到的空气一定会更加新鲜了,这样,心情舒畅了,感觉也自然更好了。这就是“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这两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4、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例举大树的作用,班内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关于大树作用的图片与文字,读一读。树木能保护土壤;树木能涵养水源;树木能调节气候,制造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