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针刺麻醉》PPT课件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课件

ID:39169819

大小:340.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6-26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课件_第1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课件_第2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课件_第3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课件_第4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针灸学针刺麻醉针刺麻醉——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针麻的临床特点针药复合麻醉问题针麻手术病人的选择针麻疗效评定标准针麻注意电针仪器的使用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针麻的临床特点大量针刺麻醉临床研究工作的分析,证明针刺麻醉有着下列显著的特点:安全无副作用适用范围广手术过程保持清醒增强循环、免疫调节能力个体差异性针麻的临床特点安全数百万例外科手术,尚未见到有因针刺麻醉这一方法本身而造成意外者的报道。据上海地区25万余例针麻手术病例统计,无1例因针麻而造成死亡事故。做为一种临床麻醉方法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问题。针刺麻醉的这一特点,引起许多科技人员的重视无副作用、适用范围广应用于临床各科手术,尚未

2、发现由针麻本身引起副作用。特别是对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功能不全而不易接受药物麻醉的病人来说,采用针刺麻醉是较为有利的针麻的临床特点针刺麻醉本身不影响人体的意识过程,可使病人保持在清醒状态对手术过程中需要及时查看其感觉或运动机能状况的病人十分有利全国神经外科针麻研究协作组报道:在直径3公分以上的听神经瘤手术中,采用针刺麻醉的137例,其中面神经保留率达80%。采用药物全身麻醉的229例,其中面神经保留率仅为53.3%。这与针刺麻醉保持病人处于清醒状态,手术中可及时检验面神经是否受累有关针麻的临床特点具有增强循环、免疫等系统的适应调节能力针刺麻醉除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外,还具有增强循

3、环、消化、免疫等系统的适应调节能力。在临床中表现出具有一定的抗创伤性休克、抗手术感染和促进术后恢复等作用。一般来说,术中血压、脉搏比较平稳,病人机能恢复比较快针麻的临床特点针刺麻醉所产生的一切临床作用,都具有一定的生理限度和个体差异性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痛阈和耐痛阈,降低痛反应;但不能达到痛觉完全消失的程度。因此,单纯依靠针刺麻醉所产生的镇痛作用,一般来说并不能完全消除由于手术创伤而引起的疼痛(即所谓镇痛不全)。而且这种镇痛作用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性针药复合麻醉(acupuncturebalancedanesthesia,ABA)又称为针刺辅助麻醉(acup

4、unctureassistedanesthesia,AAA)以针刺为主,加上正常情况下不足以完成手术镇痛要求剂量的麻醉药的麻醉,称为针药复合麻醉或针刺辅助麻醉(ABA/AAA)ABA/AAA常用辅助药物提高镇痛效果:芬太尼,哌替啶(度冷丁),安定,苯巴比妥钠,舒乐安定,非那根,普鲁卡因(奴弗卡因),利多卡因改变神经中枢机能状态:氟哌啶,氟哌啶醇,醋氮酰胺,苯托英钠,优降宁——针刺麻醉增效药ABA/AAA的特点电针对于急性痛的镇痛作用大约相当于全量麻醉药镇痛的一半针药结合,每个手术平均可节省麻醉药用量约45%至54%,在减轻药物的副作用的同时,相应地节省同比例的药物费用(平均50

5、0-700元)ABA/AAA的特点减少了麻醉药的使用,加上针刺本身的整体调整作用,手术中的循环、呼吸功能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缩短术后伤口疼痛较轻,手术创伤吸收热发生轻微且持续时间短术后腹胀及排尿障碍出现极少针刺穴位时间久,易发生肢体关节或穴区局部不适感,可经按摩、功能活动、热敷等措施针麻手术病人的选择一、针刺后皮肤感知觉阈的判定法痛阈、耐痛阈、触觉阈综合敏感性——与针麻效果关系非常显著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测定针刺后呼吸波、心率均匀平稳以致减慢,脉搏波波幅增高,皮肤电反射趋于稳定,幅度减少者,针刺效应好三、针麻前后血液中与痛有关化学物质变化的测定针麻疗效评定标准一、镇痛Ⅰ级:

6、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进行各主要操作步骤时,病人安静或偶有轻皱眉或轻短呻吟、气促等。2小时内哌替啶用量:1mg/kg或不用;或胸腹四肢手术在0.5%普鲁卡因5毫升以内。Ⅱ级:处理各主要步骤时常有皱眉或轻声唤痛;或在多数操作中安静,但在某一操作步骤病人反应较大。2小时内哌替啶用量:1.5mg/kg以内;大中手术,0.5%普鲁卡因10毫升以内针麻疗效评定标准Ⅲ级:处理各主要步骤时反应较大,如叫痛、握掌、身动等,且持续时间较长——2小时内哌替啶用量:2mg/kg以内;大中手术,0.5%普鲁卡因20毫升以内。Ⅳ级:痛重,需改麻醉手术才能进行——2小时内哌替啶用量:2mg/kg以上;大中手术

7、,0.5%普鲁卡因20毫升以上针麻疗效评定标准二、抗牵拉反应Ⅰ级: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安静,或在牵拉胃和十二指肠、分离胃血管、断胃、拉空肠等步骤时,病人偶有皱眉、轻微心慌、出汗、恶心或胃痉挛,但时间短暂。Ⅱ级: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心慌、出汗、恶心、胃痉挛等多次出现。Ⅲ级:病人呻吟不止、出汗多、烦燥不安、恶心、呕吐等明显。Ⅳ级:因反应重而需改变麻醉方法。针麻疗效评定标准三、肌肉松弛Ⅰ级:整个手术过程中肌肉松弛,操作方便,缝合腹壁容易。Ⅱ级:在某些主要手术步骤,肌肉较紧,手术野缩小,缝合腹壁各层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