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

ID:39220251

大小:540.81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6-27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_第1页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_第2页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_第3页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_第4页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主要内容:3.1地质年代3.2第四纪地质概述3.1地质年代3.1.1、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地质学以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两种方法计算时间: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相对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年龄称为绝对年代(同位素年龄)。3.1.1.1相对年代的确定确定方法有: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1)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岩层大多是水平岩层。水平岩层的层序为每一层都比它下伏的相邻层新而比它上覆的相邻层老,即下老上新,这就是地层层序律的基本内容。(2)生物层序律沉积岩中保存的地质时期生物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根据化石确定岩层

2、的地质年代,这就是生物层序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生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生不可逆转的发展演化。所以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3)切割律不同时代的岩层或岩体常被侵入岩侵人穿插,就侵入岩与围岩相比,侵人者时代新,被侵入者时代老,这就是切割律。3.1.1.2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基本原理是基于放射性元素具有固定的衰变系数。衰变系数λ代表每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子体同位素的克数。测出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余的母体同位素含量(N)与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含量(D),可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矿物从其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龄,即代表岩石的绝对年代。通常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

3、放射性同位素有:钾一氩、铷一锶、铀一铅和碳一14等。3.1.2地质年代表通过对全球各个地区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对各种岩石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按年代先后进行系统性的编年,列出“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使用不同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包括:宙、代、纪、世;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是宇、界、系、统。地质年代表相对年代距今年龄Ma主要地壳运动宙(宇)代(届)纪(系)世(统)显生宙(宇)新生代(届)第四纪(系)2.0喜马拉雅运动晚第三纪(系)24.6早第三纪(系)65燕山运动中生代(届)白垩纪(系)144株罗纪(系)213印支运动三叠纪(系)248海西运动古生代(届)晚古生代二叠纪(

4、系)286石炭纪(系)360泥盆纪(系)408加里东运动早古生代志留纪(系)438奥陶纪(系)505寒武纪(系)590蓟县运动隐生宙(宇)元古代震旦纪(系)8002500五台运动太古代3.1.3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或称做地方性地层单位,可分为群、组、段等不同级别。群是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常常包含岩石性质复杂的一大套岩层,它可以代表一个统或跨二个统,如南京附近有象山群。组是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岩石性质比较单一。如南京附近有栖霞组、龙潭组等。段是组内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代表组内具有明显特征的一段地层,如南京附近栖霞组分出臭灰岩段、下硅质岩段、本部灰岩段等。3.1.4我国地

5、史概况太古代(界、Ar)太古界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为各类片岩、片麻岩。在冀东迁西地区发现同位亲年龄为34.3~36.7亿年的变质岩,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老地层。太古代时可能地球上已有原始生物,但至今尚未发现可靠化石。太古代末有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我国称五台运动,表现为元古界不整合覆于太古界之上,同时有花岗岩侵入。元古代(界、Pt)元古界主要分布于华北及长江流域,此外还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及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等地。元古界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下元古界,为浅变质的沉积岩或沉积-火山岩系;上部称震旦系,为未变质的砂岩、石英岩、硅质灰岩(产藻类化石)和白云岩组成。早元古代末期的地壳运动,称吕梁运

6、动,使震旦系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古生代(界、PZ)古生代是地球上生物繁盛的时代。所以,从寒武纪开始,就可以利用古生物化石来划分地层。古生代地层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碎屑岩等海洋环境沉积。中、上石炭统和上二叠统在一些地区含煤。二叠纪末部分地区上升成为陆地。早古生代的地壳运动,世界上称为加里东运动。在我国南方表现为泥盆系与前泥盆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二叠纪末期地壳运动影响广泛,内蒙、天山、昆仑山都发生强烈褶皱上升成山,并有岩浆活动,称之为海西运动。古生代末,海水消退,中国大陆雏形出现。中生代(界、MZ)中生代意为“中等生物”的时代,以陆上爬行动物盛行为特征。中生代时除南方部分地区和

7、西藏等地为海洋环境外,我国大部分已形成为陆地。三叠系、株罗系都是主要含煤地层。中生代发生多次强烈地壳运动,主要有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并伴随有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和火山爆发。中生代构造活动,奠定了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的基础。新生代(界、KZ)新生代为近代生物的时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非常繁盛。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仅台湾和喜马拉雅地区仍被海水淹没,我国第三系主要为陆相红色碎屑岩沉积并含有丰富的岩盐。第三纪末期的地壳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使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