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期末易错题、难题培优复习温习(精心整理)

初二数学(上)期末易错题、难题培优复习温习(精心整理)

ID:39227330

大小:311.9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8

初二数学(上)期末易错题、难题培优复习温习(精心整理)_第1页
初二数学(上)期末易错题、难题培优复习温习(精心整理)_第2页
初二数学(上)期末易错题、难题培优复习温习(精心整理)_第3页
初二数学(上)期末易错题、难题培优复习温习(精心整理)_第4页
初二数学(上)期末易错题、难题培优复习温习(精心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上)期末易错题、难题培优复习温习(精心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易错题培优复习一、容易漏解的题目例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为2例2若x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应为二、容易多解的题目x1.5例已知分式的值为0,则x2x3三、容易误判的题目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四、因式分解不彻底易错4例分解因式32x2=五、分式运算中的符号、代值易错13例先化简,再求值

2、:(a)(2a),并取一个你喜欢的aa2a2值代入求值。跟踪练习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9cm,其中一边长5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9cmB.5cmC.9cm或5cmD.10cmx12、若分式的值为0,则xx133、分解因式9mm=a24、若(a1)1,则a205、若x3(x2),则x216、若要使4xmx成为一个两数的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应为()641111A.B.C.D.22447、无论x为何值,下列各分式总有意义的是()1x2x12x1A.B.C.D.222

3、x32x32xx118、若对于任何的有理数m,分式2总有意义,则m的值应满足x4xm9、若将n边形的边数增加1倍,则它的内角和增加,外角和增加10、有公路l1异侧、l2同侧的两个村庄A、B,如图,高速公路管理处要建一处服务区C,按照设计要求,服务区到两个村庄A、B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则符合条件的服务区C有()处。A.1B.2C.3D.4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4cm和30cm的两部分,求△ABC各边的长。初二数学(上册)期

4、末难题培优复习一、含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一)复习:3x解分式方程:12x93x(二)例题:2xa1、已知分式方程1的解是非负数,求的a范围;x1ax42、若关于x的方程1无解,则a的值是x2x2二、折叠问题例:如图,直角△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的A′处,折痕为CD,则∠A′DB=三、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例: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P(1,1),在x轴上找点A,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P点共有个四、“牛喝水”问题例:直角坐标系中,点A(2,4)

5、,点B(4,2),在x轴上找点P,使P到点A和点B的距离和最小,则P点坐标为跟踪练习ax11、若关于x的方程1的解是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x22、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BD是等腰三角形,EBEDB.折叠后∠ABE和∠CBD一定相等C.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D.△EBA和△EDC一定是全等三角形3、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C6,A30,C90,将A沿DE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则折痕DE的长为()A.1B.2C.3D.2

6、4、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P(3,4),在y轴上找点A,使△AOM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个A.1B.2C.3D.45、如图,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题意的点C的个数为()个A.6B.7C.8D.96、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F、G分别为AB、AC、BC的中点,点P为线段EF上一个动点,连接BP、GP,则△BPG周长的最小值为动点问题:1、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

7、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ADQBCP2、在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

8、点D是边BC的中点。∠ADE60,且DE交△ABC外角∠ACF的平分线CE于点E。求证:AD=DE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如图2,取AB的中点M,连接MD,则△BMD是等边三角形,易证△AMD≌△DCE,所以AD=DE。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