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

ID:39227742

大小:335.8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28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1页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2页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3页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4页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5页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6页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7页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8页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9页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公共舆论的引导与控制第一节引导与控制――对待舆论的两种基本态度以“导”为主的重言主义舆论观以“禁”为主的轻言主义舆论观两种舆论观的辩证关系第二节公共舆论引导公共舆论引导的含义公共舆论引导的内部机制公共舆论引导的内容对公共事务关注的引导对公共事务社会评价的引导公共舆论引导方式通过新闻舆论引导公共舆论举办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发言人影响公共舆论通过舆论领袖引导公共舆论第三节公共舆论活动的社会控制公共舆论活动社会控制的含义公共舆论活动社会控制的内容对传播路线的控制对公共舆论活动内容的控制对公共舆论环境的控制公共舆论活动的社会控制方式职能控

2、制经济控制法律控制文化控制第一节   引导与控制由于公共舆论是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的评价性意见,是社会群体意识的反映,具有道德评价、意识整合、社会监督等重要功能,在精神领域对社会公众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政治家们都非常关注舆论。政治家关注舆论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一是重视舆论,引导舆论二是漠视舆论,控制舆论1、以“导”为主的重言主义舆论观以“导”为主的舆论观也可称之为重言主义舆论观,其基本内容是:重视民众的言论,重视民心民意。对于众人而言,对于民心、民意,只能引导,不能禁止。在中国,周公旦最早提出敬天保民、以德纪天的

3、思想,创立以“天、民、君”三者关系为基本框架的宗教、政治、伦理体系。主要论点: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儒家思想:提出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和同论”、“防川论”等观点。主要言论:“宜和忌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川不可防,言不可弥;下塞上聋,邦其倾矣”。管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尔听之则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并首次提出要建立“喷议之室”(舆论机关)。在西方,苏格拉底主张“讨论自由”,认为自由的讨论与批评

4、有着重要的社会公共价值。孟德斯鸠认为,人民应通过代议机关表达他们的舆论,国家应当保障公民权利,特别是言论和思想的权利。卢梭极力倡导人民主权舆论观,认为主权在民,人们可以订约,也可以解约。利尔本、弥尔顿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杰弗逊认为言论自由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2、以“禁”为主的轻言主义舆论观以“禁”为主的舆论观也称之为轻言主义舆论观。其基本内容是:漠视舆论和民心民意,对舆论采取限制、控制,以达到“禁言”的目的。商鞅:“民不可与谋”,认为舆论即“愚论”;李斯:提出“禁言纲领”;韩非:认为“处士横议”是妨碍社会统一的重要原因,主张“太上禁

5、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西方亦有禁言论述。3、两种舆论观的辩证关系区别:在舆论控制标准上,存在着主法与主礼的区别;在舆论控制途径上,存在着主刑术和主仁德的区别;在对舆论的重视程度上,存在着重上与重下的区别;在思想认识根源上,存在着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区别。联系:二者并非水火不容,实践中,总是在引导中控制,在控制中引导。第二节公共舆论引导1、公共舆论引导的含义公共舆论引导,是指社会主导者包括政府、政党及各种社会组织对公共舆论的引导,是社会主导者通过传播特定的评价信息影响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与评价,使公共舆论朝着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

6、准则的方向发展。(1)公共舆论引导的主体是社会主导者,即政府、政党和各种社会组织,而不是新闻媒体。媒介只是作为工具和手段被使用的。(2)公共舆论引导的客体是社会公众,其中包含了媒介的受众。非媒介受众则需通过其他手段来完成。(3)公共舆论引导的内容是公众对公共事物的关注和对公共事务的评价。2、公共舆论引导的内部机制公共舆论不仅是可以引导的,而且是需要引导的。(1)从公共舆论的本质特征来看,它是一种表层的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流动的意识形态。所谓民心民意,并非天然生成,一成不变,而是要通过社会环境的变化来培养和重构,引导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和重构

7、的过程;(2)舆论引导是把意见转换为真理的必然途径,是对意见进行提纯、优化和去杂的过程。(3)舆论引导是文化传承的普遍方式。3、公共舆论引导的内容对公共事务关注的引导这是公共舆论引导的首要问题。台湾大学张锦华教授认为,在认知层面,公众因为媒介的报道而意识到议题的存在;在次序性层面,媒介安排的议题顺序一般会影响公众考虑这个问题的顺序;在显著性层面,媒介赋予议题的意义一般会影响公众对这个议题重要性的认识。要注意的是,媒介选择什么来作为自己的议题,也是需要引导的,而绝不是可以任意为之的。主要引导力量一是社会管理者,二是社会公众的注意力。结论:引

8、导实际上是双向的。对公共事务社会评价的引导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社会评价是公共舆论的核心,因此社会主导者对公共事务社会评价的引导是公共舆论引导的核心。(1)政治方向上的引导(2)价值观念上的引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