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

ID:39269187

大小:349.8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29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_第1页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_第2页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_第3页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_第4页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导入案例】传播的涵义、要素及模式公共关系传播传播的涵义、要素及模式传播的涵义传播的要素传播的模式传播的定义人类为了明确传受双方的利益以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流与共享信息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制作、传递、接收、储存和反馈信息等环节。传播的四层含义传播是一种人际间信息流动的完整行为过程传播必须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等方式进行传播的目的是使传者与受传者双方的认识趋于一致;信息交流的目的是要在传播者和接受传者之间建立共识;传播的实质是明确传受双方的利益关系。传播的基本特性普遍性社会性工具性互动性符

2、号性共享性传播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转换(编码或译码)干扰反馈传播的模式与理论“传播万能论”到“有限效果论”(以“两级传播”为主要内容),由“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传播模式”。5W模式1948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而成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拉斯韦尔在该文中从传播的内部结构,分析了传播过程的五个构成要素或环节,提出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5W”传播模式,“W”是五种构成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如下页图所示传播者信息渠道媒介反馈效果接受

3、者五W传播模式⑴谁传播(Who)?⑵传播什么(Saywhat)?⑶通过什么渠道传播(Throughwhich)?⑷向谁传播(Towhom)?⑸传播效果怎么样(Withwhateffect)?新型控制论模式由美国学者奥斯古德首先提出,经美国学者韦尔伯·施拉姆完善而成,是典型的新型控制论传播模式。这种模式中引进了“转换”和“反馈”机制,它弥补了拉斯韦尔“5W”模式的缺陷,将反馈过程与传受双方的互动过程联系了起来,使传播成为一种互动的循环往复过程,反映了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但它未能明确反映出“环

4、境”、“干扰”对“效果”及“目标”的影响。此模式传播过程如图编码解释译码传播传播信息信息反馈反馈信源信宿信宿信源译码解码编码新型控制论模式两级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的“魔弹论”和“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模式“把关人”理论“把关人”(gatekeeper),又称“守门人”,有时指个别人,有时指一个集体。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的库尔特•卢因(Lewin)在其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的渠道》

5、一文中率先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把关”行为:“疏导”与“抑制”“疏导”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即报道出去;“抑制”对某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便是抑制行为,即不予报道。议题设置论是由美国学者麦克姆斯通过科学调查率先提出的,是研究传播舆论形成的经典理论。议题设置论认为,媒介的议题不仅与受传者的议题吻合,而且,受传者的议题本身就来自于媒介的议题。即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

6、,就会使社会公众(受传者)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受传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这便是“议题设置”。议题设置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首先,各种传播媒介对传播信息具有“过滤作用”。其次,面对过于浩繁的信息环境,受传者通常是无所适从的。受众选择“3S”论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克拉帕提出。是针对受传者进行专门研究而提出的传播模式理论。它主要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公众看做信息加工主体。克拉帕将这一选择过程的三种现象概括为:选择性注意(SelectiveAttention

7、)、选择性理解(SelectivePerception)、选择性记忆(SelectiveRetention)。第二节公共关系传播——定义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塑造组织良好形象,利用各种媒介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沟通过程。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特征计划性双向性社会性互利性创造性公共关系传播方式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组织自办媒介选择和应用公关传播媒介的原则根据公共关系传播目标进行选择根据受传者进行选择根据传

8、播信息的内容进行选择根据组织的经济实力进行选择Tobecontinue...本章结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