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

ID:39270804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9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_第1页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_第2页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_第3页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_第4页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与实践启示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向世人昭示,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胜利到胜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确立了正确的建党建军原则和制度。“支部建在连上”是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之一。这一制度是党在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人民解放军加强基层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  “支部建在连上”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之上的科学结论  高度重视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色。1847年6月,在马克思、恩格斯直接领导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诞生,并

2、明确要求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使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8月,马克思、恩格斯直接领导和参加了布鲁塞尔支部和区部的组建工作,马克思亲自担任支部书记。1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把支部单列为一章,指出支部是同盟的基层组织,“支部的组成至少三人至多二十人。接收新盟员须经支部事先同意,由支部主席和充当接收人的盟员办理”完美整理Word格式,这就在组织上确立了党支部的地位。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基层支部的思想,指出只有建立共产党的支部并得以巩固,才是真正建立起了巩固的有组织的共产党,并旗帜鲜明地

3、把党支部设置在工厂、矿山等基本生产单位,这就使无产阶级政党的大厦牢牢建立在基层党支部的基础上。  我党成立之初,由于没有建立一支坚强的革命武装,因而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的紧急关头,未能抵挡住反革命的袭击,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这一惨痛教训,使我党认识到夺取政权必须独立掌握无产阶级军队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懂得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并逐步认识到军队的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首要问题。从1927年8月起,我党相继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100多次武装起义,进入了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的新时期。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

4、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队伍成分复杂、人员思想混乱等原因,部队遭到严重挫折。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完美整理Word格式的原则,并在湖南酃县(现炎陵县)水口把这一思想进行了具体实施,在部队中第一次实行了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的新制度,规定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从而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基层的领导问题。从此,秋收起义部队以崭新的姿态向井冈山进军,很快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年轻红军,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有觉悟、守纪律、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的新型军队;党在

5、部队中的组织,从前委到支部,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从组织上解决了党直接有效地掌握士兵群众的重大问题,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部队的贯彻执行。后来的革命实践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建党建军原则的正确性。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深刻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可见,“支部建在连上”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上的科学结论。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我军成长壮大并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  每一个科学原理的产生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同时也必然有特定的现实土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

6、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革命性很强,是党的阶级基础,但人数很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有要求革命的一面,但也有狭隘自私和自由散漫的一面,特别是农民,地方主义、保守主义严重。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深刻指出:“各县之间地方主义很重,一县内的各区乃至各乡之间也有很深的地方主义”完美整理Word格式。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汪洋大海的包围中,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和组织性,是我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  早在北伐战争时期,我们党就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着手在革命军队中探索并建立了党的组织。1924年秋,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建立了秘密

7、的“中共特别支部”,这是我党在军队中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实行“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并很快推广到全军。1928年7月党的六大《军事工作决议案》决定:“在各军队中成立党的支部和革命士兵的任何形式的团结,以便在一切部队中实行军事政治工作。”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了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和建军的方针原则,对健全党在军队中的组织,特别是基层支部的组织,作了详尽的规定。  1930年,中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