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ID:39302726

大小:560.3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30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_第1页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_第2页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_第3页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_第4页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第—节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史记》学术界一般认为,《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著作,是罕有其比的史学和文学巨著。   用现代学术的眼光来观察,《史记》最浅层的史学特质,是关注几千年中国人生存和文化的已往状态。《史记》更深一层的史学特质,是致力于把握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的内部同一性。这就是要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就是要从朴素零乱的事实材料中,发现贯穿其中的本质。用现代学术的眼光来观察,《史记》更深一层的特质属于文学。首先,司马迁把“自见”当成再现历史的根本目的之一。其次,司马迁在创作

2、《史记》时自觉地追求文采。再次,《史记》对人物性格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史记》对人物个性的关注和表现,形成了它在文学方面的一大亮点。必须强调的是,仅仅明了《史记》有哪些性质属于史学、有哪些性质属于文学依然不够。《史记》还包含大量超出现代学术之文学与史学范畴的要素。因此实事求是的说,《史记》不是纯粹的现代意义上的史学著作,也不是纯粹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著作,它的很多质素强有力地凸显了传统经学的本质。第二节《史记》第一次大规模整理:三家注《史记》问世以后,一度不曾受世人推重。汉代大儒扬雄、班固等人虽然称赞,但也做出过严厉的批评直到晋末,徐广“始

3、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刘宋裴驷(sì)增演徐氏,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删其游辞,取其要实,别作《史记集解》一书。唐代学者司马贞“探求异闻,采摭(zh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释文演注,又重为《史记索隐》”。唐代学者张守节凡成三十卷,名曰《史记正义》已佚亡三家三家注刘宋裴驷《史记集解》唐代学者司马贞《史记索隐》唐代学者张守节《史记正义》是《史记》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的重要成果,常常被称为三家注原本各自单行,至北宋开始合刻。百衲本、《四部备要》本《史记》一百三十卷,都将三者拆散附于正文以下。第三节《史记》第二次大规模整理:泷川资

4、言的《考证》及其基本价值和特点泷(lóng)川资言(1865—1946),名资言,号君山,通称龟太郎,日本岛根县松江人。《史记会注考证》一书的撰著开始于1913年,1932年完成,1934年由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出版。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泷川氏的《考证》是迄今为止资料最丰富的《史记》注本,是研究《史记》以及中国古代史非常重要的参考书。一般《史记》版本往往只收录三家注《考证》则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收录了三家注以来中日有关典籍一百二十多种(其中日本学者的著作有二十几种,国人著作有一百零几种),并相当系统地缀辑、辨析了众家成果,节省了读

5、者翻检群书的巨大辛劳,为研读《史记》提供了极为难得的便利。《史记会注考证》优点《考证》发扬了三家注原有的不少优点。1特别重视地理的解释对书中每一地名都尽量注出当时的今名或今时方位。这对从文献学方面深入研究《史记》跟以往典籍的关系、研究《史记》对传统典籍的继承和发展,很有助益。《考证》扬弃了三家注以及其他部分相关著作的不足和毛病。2 富于批评精神并善于考辨,是它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在这部著作中,泷川氏对《史记》所写的史实、《史记》的文字和词语进行考辨、校订、解释,解决了一系列史事演变窜易、文字歧晃正误、疑难文句的意义以及记载矛盾、失误等诸

6、多方面的问题,对前人未加解说或虽有解说但语焉未详者,也每每加以考证。3更具有宏观眼光三家注主要是就事论事,《考证》虽然对细微问题同样用功,但更具有宏观眼光,往往不局限于字面,而是善于综合中外历代成果,发为论议,使读者更确切、更深入地理解《史记》以及它所记载的历史。泷川氏在审视《史记》以及前人注释时,不满足于简单诠释文本字句或者下对与错的判断,而是追求从更高的立足点上、从更宏阔的视野中把握太史公的深心以及历史文化现象的深层蕴涵。4搜集了《史记正义》的大量佚文依据日本所藏数种版本《史记》的校记,搜集《正义》佚文千余条补入书中虽然这些东西未必

7、都真正是《正义》原文,但对把握《正义》原貌、对研读《史记》无疑有重要的价值。5《考证》还比较注意《史记》在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些特点。 6泷川氏又撰有《史记总论》,放在《史记》卷一百三十之后。《总论》以搜集前人论说为主,偶或出以己意;其内容则涉及太史公事历、太史公年谱、《史记》资材、《史记》名称、《史记》记事、《史记》体制、《史记》文章、《史记》残缺、《史记》附益、《史记》流传、《史记》钞本刊本、《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史记正义》佚存等。所有这些,对研究《史记》都有参考价值。第四节泷川资言《考证》的批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

8、一,《考证》比较注意驳正三家注立足后代观念做出的解释。   其二,“据后以议前”固不科学,泥古不化同样并不可取,《考证》对有关成果在这一方面的弊端也做出了批评。   其三,泥古自然是一种过失,但不知古则是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