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之策略_杨丽华_崔家善

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之策略_杨丽华_崔家善

ID:39307627

大小:774.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30

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之策略_杨丽华_崔家善_第1页
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之策略_杨丽华_崔家善_第2页
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之策略_杨丽华_崔家善_第3页
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之策略_杨丽华_崔家善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之策略_杨丽华_崔家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2月学术交流Feb.,2014总第239期第2期AcademicExchangeSerialNo.239No.2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之策略12杨丽华,崔家善(1.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哈尔滨150001)[摘要]我国体育文化是建设体育强国,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体育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除文化属性特征,还应具有广泛、深厚、独特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特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效传承、体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体育赛事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构建群众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的重任。应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策略;大力发展体育文

2、化产品;创造良好文化氛围以及建设体育文体系等方面入手。[关键词]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80-0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4)02-0205-04我国体育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体育文化是崇尚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对培养中华民族道德品质、强健体魄和加强各民族团结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中华体育文化又是建立在农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之上,落后的经济形态严重制约了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西方体育文化意识形态强势输

3、入和传播的趋势下,必须对我国体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构建,尽快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一、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体育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身和自然界过程中,通过劳动、游戏、军事、教育以及竞争等方式形成的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物质和精神积累的集合体。它包括体育道德、体育理想、体育价值、体育制度以及体育物质条件。体育文化将伴随着体育事业发展而不断延续、日臻完善。体育文化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载体,通过内在和特有的公平公正、规则至上、团结协作、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勇于夺冠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极大地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交流,对于凝聚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自

4、豪感,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同时,体育文化发展将有效地推动体育文化产品和产业创新与投入,对于刺激体育消费,拉动内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具有特殊影响和促进作用。体育文化作用于体育活动中形成的积极教育效果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企及的。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和丰富内涵,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发挥着健身、强心、益智、乐群的突出功效,完善人的自身并影响人的社会关系,对塑造大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1]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文化以特有的国际通行规则,突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在意识形

5、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各异的国家,以体育文化交流为载体,在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加强国[收稿日期]2013-11-21[作者简介]杨丽华(195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体育文化研究。·205·家之间对话、促进民族平等方面,在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二、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在体育文化构成中,体育场馆文化为体育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和物质积累。所谓体育场馆文化主要是由体育建筑与艺术、体育赛事和媒体宣传等组成,它构成了体育文化硬件建设与软实力开发,推进体育文化产品和产业发

6、展的运行平台。体育赛事文化是体育文化的核心。通过体育场馆的体育赛事活动和传播手段,升华为内涵厚重、高亢激昂、催人奋进的体育文化。经过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体育赛事物质文化发展,如民族传统风格的国家体育馆和岭南地方风韵的广州亚运会场馆以及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展示的体育赛事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和催生了我国体育物质文化产业大发展。同时,在世界多项大赛中涌现出来的英雄集体,如中国女排队、乒乓球队、跳水队、登山队等,我国体育健儿用辛勤汗水、顽强意志和骄人战绩,创造并诠释着“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

7、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宝贵财富。目前,我国体育赛事文化与发达的西方国家差距还很大。在实践上无法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的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产品及产业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主动接受体育文化熏陶、形成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热情,成为建设体育强国的薄弱环节和“短板”。现阶段,我国群众体育活动总体上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仅28.2%,其中32.3%是跑步和走步,在经营性体育场馆锻炼的仅占9.5%、接受系统体育训练指导的占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