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ID:39345116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1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_第1页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_第2页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_第3页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_第4页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_第5页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_第6页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_第7页
资源描述: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摘要赵树理是现代小说家,戏曲家。他的作品始终以农村、农民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变化中的农村和农民生活,他是一个真正为农民写作的作家。当今社会也在重塑赵树理的地位,他不仅只是农民的传声筒,更是农民的朋友。本文将从多方面论述赵树理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重塑赵树理形象。关键词赵树理农民作家共识赵树理来自山西沁水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小说创作民族化、大众化的作者。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以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生活及农村斗争为题材,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创新

2、实践,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他更是当代社会“九大家”之一。一、唯一的农民作家他是一位扎根农村,真正为农村而献出自己一生的作家。他不像有些作家那样,居住在繁华都市舒适的寓所,身着名牌服饰,出入于灯红酒绿之处,他是唯一一个勤俭节约、爱农村、敬农村、深入农村的作家。在生活方面,赵树理有了固定的收入,工资待遇都不低,在北京买了房子,接来了家属。按说,他完全有条件过舒适的日子,可他骨子里流着的是农民的血液,让他无法与城市融合。他关注的仍然是农村的状态和农民的生活。从1949年进京,到1965年

3、举家迁回山西,16年的时间里,他有一多半是在晋东南农村生活的。他跟农民们吃住在一起,一方面是为了体验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是要同农民一道,寻找过好日子的途径,让农民能尽快从千百年的贫穷落后中摆脱出来。因而,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农民的代言人,时时处处维护农民的利益。“一个知识分子,也许可以做到像赵树理这样关注农民但不会真正地融入农民———丢掉轻视农村和农民文化的意识———而是不同程度上抱着启蒙者的心态企图唤醒和改造农民。”论者刘雄飞的观点揭示了赵树理文学创作在农民群体中获得巨大成功的又一要因。在现当代文坛,

4、再没有一位作家能像赵树理这样,在生活和心灵上如此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这源于作家终生坚守的农民情怀,其典型特征是质朴善良的人格与平等意识,其行为表现是终生心系农村、关爱农民,为农民群体的利益诉求而真诚写作、热忱呼吁。应该承认,能够像赵树理这样无论政治环境和个人地位如何变化都能终生保持着质朴善良的农民情怀者在现实中很少,因此这种坚守便显得愈为可贵,尤其是当作家的理想与政治环境要求发生抵触的时候。二、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赵树理是一位拥有最广大农民读者的作家。他的创作继承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精神,并吸收中国优秀的传

5、统文化,发展成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孟祥英翻身》、《地板》、《福贵》等作品,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革命思想,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接受,使新文学呈现出刚健清新的民间风格。反封建是五四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赵树理继承了这一革命精神,面对一切封建陋习,他给予了坚决的、不妥协的揭露和批判。在他的作品中,反封建的思想也始终如一。在解放区,新政权刚开始建立,农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但是旧的反动势力仍然存在,封建思想意识也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农

6、民的头脑中,他们也在不自觉的维护旧的秩序,这一切阻碍着他们彻底解放。赵树理也意识到了将农民从封建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重要性。他为此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深刻思考,将“五四”反封建精神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怀着启蒙、教育的心态,批判现实中的落后、消极因素。赵树理在小说中,紧抓农村家庭矛盾、人物厉害冲突,从容描绘出封建思想对农民的渗透,批判了农村中的愚昧习俗,进行生动形象的道德劝诫,启发农民摆脱因袭的传统,走出封建传统的精神牢笼。赵树理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精髓,处在新时代中,高举反封建大旗,揭露和批判了旧思想,旧制度。他关

7、注落后的人和事,真诚的帮助他们改正,用文学的力量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启发了人们的斗争勇气。他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开拓了“五四”以来提倡的大众化的要求,并且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赵树理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成长,又在中国农村的土地上开辟了自己的艺术天地。三、赵树理作品的时代意义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才真正为文学创作从“西化”向“民族化”、从“贵族化”向“平民化”的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政治基础。正是在《讲话》精神哺育

8、下,新一代作家在解放区茁壮成长,名副其实的大众文学、民族文学之花在解放区争奇斗艳,形成了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壮观局面。历经20余年的不屈努力,新文学从“欧化”到“民族化”、“大众化”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终于在上世纪40年代解放区作家的手中得以圆满实现了,赵树理正是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作风尚,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