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ID:39349521

大小:1.93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19-07-0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隆中对(晋)陈寿==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词语、诗歌、对联、故事1、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一再邀请。2、初出茅庐:比喻刚到新手缺乏经验。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大家商量,就能想出好办法。4、赞诸葛亮的诗: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整匡扶。片言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论自古无。先取荆州为家业,后吞巴蜀建皇都。要知鼎足为形势,须向茅庐指画图。隆中对1.诗词: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2.诸葛武侯祠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梁

2、父吟成高土志出师表见老臣心。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隆中对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

3、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隆中对曹操:汉室丞相,挟天子而令诸侯(200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黄河流域;207年北征乌桓,取得胜利,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牢固地占有长江下游南部地区。)刘备:出身于贩屦织席之辈(相继投靠孙瓒、陶谦、曹操,一度任豫州刺史;199年起兵攻打曹操失败,依附袁绍;次年因袁绍全军覆没,逃往荆州依附刘表,受排挤被送到新野小县屯兵——虽号称“帝室之胄”而二十余年流亡各

4、地。)隆中对公元207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对”:对策,回答上级的提问。隆中对曹操:汉室丞相,挟天子而令诸侯(200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黄河流域;207年北征乌桓,取得胜利,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牢固地占有长江下游南部地区。)刘备:出身于贩屦织席之辈(相继投靠孙瓒、陶谦、曹操,一度任豫州刺史;199年起兵攻打曹操失败,依附袁绍;次年因袁绍全军覆没,逃往荆州依附刘表,受排挤被送到新野小县屯兵——

5、虽号称“帝室之胄”而二十余年流亡各地。)隆中对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代的______,字____,____家。《三国志》共_______卷,是一部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史”。《隆中对》中的“对”的意思是__________。学习目的: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2、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隆中对题解文章核心部分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

6、隆中对”。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待到时机成熟,再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发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隆中对一、作者简介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谴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

7、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隆中对关于《三国志》:《三国志》是历史散文。《三国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属纪传体的分国史。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物征,文学价值很高。《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隆中对三顾茅庐上.swf隆中对三顾茅庐下.swf隆中对隆中对隆中对隆中对隆中对测测你的记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