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

ID:39353902

大小:74.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01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_第1页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_第2页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_第3页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_第4页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中考专题复习:文学常识一、课标解读1.了解和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包括:掌握重要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以及外国作家的国别)、艺术风格等;掌握重要作家的作品和出处;掌握作品中的典型文学形象;浅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著述。2.了解和掌握《课标》推荐的课外读物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能背诵240篇(段)优秀诗文,与其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识记,也是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二、考点突破(一)考点梳理考点一:作家简介1.文化积累──下面句子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

2、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有《行路难》等。B.苏轼,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表现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D.老舍,原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温馨提示】考常识就是考识记。识记的内容紧紧围绕作家、作品、文化知识进行;识记的范围,意识课本里出现

3、过的,二是有代表性的、知名度高的。【归纳总结】排除法文化常识涉及写作背景,文中反映的文风、民情、文学倾向等。当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时,一是直接作答,这是建立在极有把握的情况下。二是采取排除法,“缩小包围圈”,即排除迷惑选项。考点二:课文理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B.《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C.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

4、的艺术家”。D.《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温馨提示】常识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考查识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所谓全面,就是识记的一个也不能漏;所谓准确,就是不能张冠李戴。考查的瞄准点集中在那些比较相似、接近、容易混淆的内容上。选择题型,即把写作背景、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放在一起,形成大杂烩的形式,考查考生是否有拨开云雾见日月的能力。【归纳总结】“点”“线”“面”勾连法文学常识涉及课文标题、作者姓名及朝代、作者主要情况这三

5、方面内容。当以填空题形式出现时,在备考过程中应抓住“点”“线”“面”这几点,由“点”及“线”,再由“线”及“面”,从而全方位把握这部分知识。点──全面撒网,重点突破,做到点点清。牢牢抓住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要重视学习重点、自读提示、课文注解、课后练习和助读资料中提到的相关内容)线──缕成线,线索清。让时间、体裁穿针引线,将众多文学常识知识连成一体。面──铺开面,分成块。每一个作家,他的生活时代、代表作,可以构成“扇面”进行复习。考点三:文学形象介绍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介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

6、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突出表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B.老舍的《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穿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行。C.我们是听着《水浒传》的故事长大的:鲁智深倒拔杨柳、武松风雪山神庙、吴用智取生辰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顽强的意志和充沛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温馨提示】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他笔

7、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许多文学作品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塑造了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归纳总结】抓关键词法文学常识题当以客观题形式出现时,这种题型多要求仔细研读选项,可先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点,条分缕析,以便筛选出答案。(二)要点梳理1.方法与技巧方法一:穿针引线法【方法】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

8、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技巧】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