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

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

ID:39387555

大小:2.04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02

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1页
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2页
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3页
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4页
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教育心理学临淄区教育中心崔一环QQ:171297377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知识结构:(1)品德心理概述(2)幼儿品德发展的理论(3)幼儿品德的发展及其培养第六章幼儿品德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含义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要正确理解品德,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品德所调节的是人的社会行为。第二,品德与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相联系。第三,品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第四,品

2、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二、品德的特征1.品德形成具有后天性。2.品德内容具有社会性。3.品德表现具有行为性。4.品德结构具有稳定性。5.品德抉择具有自觉性(主观能动性)。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三、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其中品德的核心成分是道德认识。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知之深,情之切,行之坚。第二节幼儿品德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A.一个小男孩约翰,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饭厅的门,

3、他不知道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翻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B.一个小男孩亨利,一天趁妈妈外出,想吃橱柜里的果酱,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由于果酱放得太高,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碎了。第二节幼儿品德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他以认知发展的观点,概括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规则2.权威阶段(6~8岁)----规则不可变3.可逆性阶段(8~10

4、岁)----规则可修改4.公正阶段(10~12岁)----规则须平等第二节幼儿品德发展的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两难故事法:“海因兹偷药”:海因兹的妻子病危,而他却无钱支付高额的药费。在药商既不肯降价,又不答应延期付款的情况下,为了救妻子的性命,海因兹破门而入偷了药。请问:海因茨应该这么做吗?为什么?第二节幼儿品德发展的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通过行为后果来判断行为。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服从和惩罚取向)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功利取向)

5、2.习俗水平:以遵从社会规范、社会制度为准则。阶段3: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好孩子”取向)阶段4: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好公民”取向、维护社会秩序取向)3.后习俗水平:道德标准内化于己。阶段5: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良心或原则的定向(普遍道德原则取向)第二节幼儿品德发展的理论三、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个性的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毫无道德可言。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使个体获得现实许可的快乐和满足。超我,遵循“至善原则”,使个体趋向社

6、会规范。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这些阶段中,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生理上的自制到心理上的自制。第三节幼儿品德的发展及其培养一、幼儿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品德的形成,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一)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从众,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二)认同: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三)内

7、化: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第三节幼儿品德的发展及其培养二、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节幼儿品德的发展及其培养三、幼儿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幼儿更多地依据行为的结果作出道德判断。2.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间存在脱节现象。3.幼儿已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

8、用于不同场合以调节自己的行为。4.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第三节幼儿品德的发展及其培养四、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一)提高幼儿道德认知的水平(二)培养幼儿健康的道德情感1.移情能力的培养(共情)(1)表情识别;(2)情境理解;(3)情绪追忆2.羞愧感的产生羞愧感是“人的良心受到谴责”这一心理状态赖以产生的基础。(三)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1.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后果。2.树立良好的榜样。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