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

ID:39419226

大小:3.45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7-02

《苏幕遮》(周邦彦)_第1页
《苏幕遮》(周邦彦)_第2页
《苏幕遮》(周邦彦)_第3页
《苏幕遮》(周邦彦)_第4页
《苏幕遮》(周邦彦)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幕遮》(周邦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苏幕遮周邦彦走近作者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

2、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整体感知问题一: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上片叙事写景,下片抒情。问题二: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思乡之情探究分析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上片(叙事写景)思考: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写这幅画的?意象:沉香、鸟雀、屋檐、初阳、荷叶、宿雨、水面、荷花。画面:清新自然淡雅。·燎沉香,消溽暑。(嗅觉)。·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听觉)。·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3、风荷举。(视觉)。时间:室内环境:心情:雨后初晴的清晨潮湿、闷热如房间的环境一样,闷闷的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呼:更显人性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拟人的手法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风”字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妩媚、娇羞的姿态。“举”字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下片(抒情)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4、,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思考: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哪个字用得好?有何表达效果?“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泊功名而魂系故乡。思考:作者上片写荷花,下片直接写思乡,你觉得突兀吗?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想想联系上下两片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为什么?风荷。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此时家乡的西子湖畔,必定满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景致。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进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故乡是那

5、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回去呢?讨论、探究: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五月渔郎相忆否运用曲笔、想象的手法,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从友人角度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作者宦游在外,“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通过曲笔的手法,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拓展延伸《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前面的都是写实景,那么最后一句就转入了虚构的

6、梦境描写。思乡情切,以致梦中飞渡,恍若回到故乡,与友人一起小楫轻舟畅游芙蓉浦了,全词以如梦如幻的乡愁乡梦结束。词中除了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外,还寄托了其他什么情感?深化主题我们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从对小楫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向往中,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总结全文1、主旨通过回忆想象,以荷花贯穿,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向往。描图景(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氛围(一般用一到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析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想感情)考题模式: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7、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炼字题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