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标点与翻译》PPT课件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PPT课件

ID:39431854

大小:696.1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03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PPT课件_第1页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PPT课件_第2页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PPT课件_第3页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PPT课件_第4页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凡训蒙,须讲究。祥训诂,名句读”—《三字经》古书的标点一、古代的标点汉代以前,古人就创造了两个最基本的标点,即“、”和“√”。《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说文》:“钩识也。”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褚先生补《滑稽传》,东方朔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二月乃尽。此非甲乙字,乃正√字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这两种符号及其变体即古人谓之句读。现在能够见到的较早的标点使用,是战国早期的文献,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竹简,有的就用“—”这一符号表示两句话之间的停顿。秦

2、汉时期也有不少使用标点的情况。《流沙坠简》中《屯戍丛残》有一简:“隧长常贤√充世√绾等”。句读之称,始见于何休《公羊传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读”又作“投”“逗”。马融《长笛赋》“观法于节奏,察度于句投。”投、逗古字通。最早“句读”二字意义没有不同,分开讲可以称为“句”,也可以称为“读”,后人做区分,句意完整的句子称为“句”,语意不完整的停顿称为“读”。句,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句号,有大中小之分;读,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逗号。二、分析句读的意义古人句读使用并不普遍。《后汉书·班昭传》“《汉书》

3、始出,多未能通者,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唐人李匡文“学识如何观点书”。《禮記·學記》:“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趋向也。”顾炎武《日知录》:“句读之不通,而欲从事于九丘(州)之书,真可谓千载笑端矣。”能否正确分析句读,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理解文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酿酒缸缸好作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条条死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手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人遥指杏花村。無雞鴨可無魚肉可青菜蘿蔔不可少一文錢不得(地主和长工的故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4、片孤城万仞山,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纪晓岚与乾隆)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如何标点古文句讀古書是閱讀文言的基本功,能點讀古書需要具備各個方面的專門知識,首先是古代漢語文字、辭彙、語法和音韻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其次是人

5、文知識。一、掌握坚实的古汉语知识,熟悉古代汉语的词法、句法、文法。1、以特定语词为参考。常见的句末虚词。如:也、矣、焉、哉、耳、乎、兮、邪、耶等;常见的句首语词,如:盖、夫、且夫、今夫、夫唯等,日者、昔者、向者、俄而等,岂、然、故等,可以帮助断句;独立的感叹词,如嗟乎、呜呼等,也可以帮助断句。如: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2、以特定的句式为参考。古代汉语中,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的结构都比较稳定,各自都使用相应的关联词或语气词,如:“……者……也”,“无乃……乎”,“不亦……乎”

6、,“如……何”等,可以帮助断句。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3、以特定文例为参考。古人写作往往有自己特定的行文规则和语言风格,比如整齐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特别是对偶、排比、反复、互文等),掌握这些行文规则和语言风格,可以帮助断句。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二、熟悉古代文化知识,了解古籍目录知识、古书的体例。熟悉古代文

7、化知识。《旧闻证误》:“寇公在长安走马,承受奏其僭侈,真宗以问王魏公旦。”走马承受,宋代官名,诸路各一员,隶经略安抚总管司,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驿上闻。“彗星複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秦始皇本纪》),誤以古人都是用數目字加日來記日期的,這個習慣是在漢以後才形成的,古人多以干支記日,除非是很特別的日子,才用數目字加時間名詞來記,例如記孟嘗君田文的出生月和日就以“五月五日”來記,這是因為古人以為在这一天出生的小孩有妨害父母的不祥之兆。故用某月某日來記出生的日期。古書的翻譯嚴复《天演論·譯例言》:“譯事

8、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信、達而外,求其爾雅。”(一)準確地理解原文,並用規範的現代漢語譯出來。例如:射其右,斃於車中。(《左傳成二年》)譯文:又射他車右的人,那人死在車中。按:譯文將“斃”譯為“死”誤。“斃”在古代有“倒下去”的義項。“斃”的本字本作從犬敝聲的獘,《說文·犬部》訓為“頓踣也”。“頓踣”就是“一下子就倒下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