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ID:39457955

大小:703.1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03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1页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2页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3页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4页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云和中学宫香泉地球的内部结构阅读:世界深井美国的勃尔兹·罗杰斯一号井,1972年1月25日开钻至1974年5月完钻,井深9583米。前苏联(今俄罗斯境内)的科拉3井,位于北极圈北250公里的科拉半岛扎波利亚内城西北部附近。该深井地处69。N以北的永冻土带,地层为坚实的结晶岩层,设计井深1.5万米,设计于1966年,1970年开钻,至1992年7月,井深12260米,是世界上目前最深的井。2001年8月4日在我国连云港东海县毛北开钻的钻井,深度超过5000米,投资2.68亿元,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科研超深井。地球的内部圈层

2、划分依据——地震波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P波)primary速度快,固、液、气介质横波(S波)secondary速度慢,固体介质共同点: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思考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思考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不连续面:古登堡面和莫霍面古登堡面莫霍面地震波横波--Secondary纵波--Primary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莫霍面古登堡面17千米横、纵波波速都明显增加2900千米纵波波速下降,横波完

3、全消失比较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壳:莫霍面以上,平均深度17千米。厚度变化规律一般是: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组成地壳的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养O闺Si女Al贴Fe给Ca哪Na家K美Mg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合称岩石圈。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下。据推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和高压下的熔融状态铁和镍,可能是产生地球

4、磁场的原因。地壳(陆、洋)地幔(上、下)地核(内、外)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硅、铝、铁)。②厚度不均,洋壳平均厚度6km;陆壳平均厚度33km。③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铁、镍),可能是地磁产生的主要原因。大陆地壳大洋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莫霍面软流层古登堡面17千米2900千米6370千米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5、。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组成。分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地表水、地下水。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水圈。生态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其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圈2号实验室阅读:1986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8位志愿者参与了实验计划。计划在封闭仿真地球环境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在1991至1993年的实验中,发现: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生物圈2号内的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

6、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经广泛讨论,确认“生物圈2号”的实验失败。这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大自然并非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复杂巨大的系统关联中,可能每一缕轻风都是于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人不是万能的,人类要依赖地球存活;人类要懂得顺应自然,要珍爱大自然的一切,才能与地球万物持续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