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形象鉴赏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

ID:39472964

大小:933.8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4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_第1页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_第2页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_第3页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_第4页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形象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专题2013二轮专题复习诗歌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生活诗人意义读者提供资源含情创作巧妙鉴赏凝结寓意《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形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意象。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①抒情诗中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②诗人之外特定的人物形象。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

2、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2012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答题步骤归纳(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方法指导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住一些关键词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事件。3、通过题目、注释帮助理解。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

4、三山。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解题过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

5、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2010福建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

6、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阅读下面的唐诗,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解析】①先定位人物的情感,看有关诗句“独怆然而涕下”,人物心情基调是忧愁、孤寂。②结合注解等找原因,所登幽州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由此可断定是无人赏识重用自己而涕下。除此之外还要抓住题目、时代特点、情感寄托物、诗人身世性格等因素来概括。【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二、鉴赏诗歌中的自然意象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

7、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就是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