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格式规范要求

德育案例格式规范要求

ID:39494268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4

德育案例格式规范要求_第1页
德育案例格式规范要求_第2页
德育案例格式规范要求_第3页
德育案例格式规范要求_第4页
资源描述:

《德育案例格式规范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规范要求标题:XXXXXXXX(3号,黑体,加粗)学校:XXX作者姓名:XXX联系电话:XXX(4号,宋体)【案例描述】(4号,宋体,加粗)详细叙述事件的起因、发生及处置的过程。(4号,宋体)【案例分析】(4号,宋体,加粗)对案例作反思。由案例处置人对案例特点、处置方式方法的选择、其中的经验教训等作具体分析。(4号,宋体)【案例点评】(4号,宋体,加粗)由专家或其他老师对案例的普遍性、典型性,案例处置的亮点及有待提高之处等作深度点评。(4号,宋体) 注:请各校选送案例时,在形式规范、内容质量、语言文字上严格把关。切忌走过场。案例样本(该案例已刊登在县教育网“班主任工作”):期

2、望教育使他发生了“蜕变”华舍实验学校周红13757506945【案例描述】:在我们的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令老师们很是头疼。我在教学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使我感触颇深。4陈X同学上课时特别好动,听讲不认真,总爱走神,还时常影响别人,许多老师讨厌他。但他很聪明,有思想,思维活跃,对什么事都有主见,敢说,敢干。对于他上课不认真一事,也曾请过家长,但收效甚微,他经常“旧病重发”。怎么才能“医治”他的“病”呢?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招儿”。那天我上课时,他又故伎重演,我毫不留情批评了他。他很不服气,整堂课闹起了情绪,不愿听讲,以同一个姿势一动不动坐着,以示“抗议”。我暂时不

3、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快下课时,我评讲昨天的作业,故意提到了他的作业:“陈X同学的作业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里予以表扬,我们向他表示祝贺。”说完我带头鼓起了掌,全班同学也跟着鼓了起来。我注意到了他的脸一下子变得很红很红,头也低了下去。课后,我把他叫进了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他就先说了:“老师,今天的事我错了,我以后保证认真听讲,不影响别人”。虽然话语很轻,辞藻也不华丽,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我拉着他的手,笑着说:“老师这次并不想批评你,因为你已有了认识。老师是要交给你一个任务,现在学校开展‘我为老师提意见’的活动,每班推荐一人做老师的‘小指导员’,对老师的教学提意见,并能随时

4、把听课的效果反馈给我,以便我能更好地调整教学的快慢,难易等。想来想去,你最合适”。我又数了一大堆的理由,当然全是优点。只见他面带愧色,又有些半信半疑:“给老师提意见,帮助您?恐怕……”我马上说:“别犹豫了,就这么定了。老师相信你。”第二天上课,他一改过去的懒散,像换了个人似的,听课特别认真,整堂课没走一次神,思维积极,甚至有好几次他的回答令其他同学投去了钦佩、赞赏的眼光,令人刮目相看,简直令我相当惊喜,看来这招真灵!课后,我找到他,他喜滋滋地说;“老师您的课讲得很生动,我听的特别明白。以前只怪我没认真听,三心二意的……”“提缺点吧!”“4我觉得您还应该充分让我们说,多给我们一些锻

5、炼机会,有些问题我们自己能说明白。”“谢谢你给我提意见。”就这样,每节课后我都要找这位“小指导员”评论评论,听取他的意见,并且对他上课的表现及时表扬,鼓励,指出努力的方向。一段时间后,他已经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的习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高。同学老师对他的反映也是褒誉有加,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他真的发生了“蜕变”。同时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学生们的欢迎。我对同学说:“我要谢谢我的‘小指导员’。”只见他笑得那么甜。就这样,这个曾经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蜕变成了老师心中的“得意门生”,真让我好有成就感啊!【案例分析】:陈X同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我认

6、为是老师的期望教育使他发生了蜕变,点亮了他的心灯,开启了他与老师沟通的心门。像陈X这样的学生平时没少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但却总是无济于事。其实,从心理学分析,人总是喜欢得到表扬,希望被人重视,因而,不管老师是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还是暴风骤雨式的鞭策,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一些负效应。日积月累,这些负效应会使学生的反叛性加重,有时甚至干脆“破罐子破摔”,与老师一直僵下去。这样显然不利于教育。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想办法去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实行“期望教育”就是消除这种负效应的一种良好途径。事实告诉我们,要善于去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有效地结合“期望教育”,会大大地发掘出学生的潜

7、力,达到素质教育发挥每个学生特长的目的。老师的期望,特别对一些经常受批评的“问题学生”来说,更使他们感到从未有过的重视,使他们消除了自卑和自弃的心理障碍,重新拾回自尊和自信,促使他们重新去审视自己,感觉自己身上的重担,从而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使各方面的的潜质,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应该说。“期望教育”4是学生好学的一种动力。尤其是对于一些逆反性较重的学生,这种教育方法显然比批评更适合他们。委以重任,让他们干一些力能所及的事,让他们享受被重视的感觉,体会成功的喜悦,并适当予以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