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培训教程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培训教程

ID:39501113

大小:2.29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7-04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培训教程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培训教程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培训教程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培训教程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培训教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培训教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分类、原则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本章重点、难点重点: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难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本章教学目录2.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2.2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2.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一、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定义: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分类:管理程序、工作程序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主导性原则;5.等衡性原则

2、;6.动态性原则7.随机性原则;8.社会经济性原则;9.公众参与原则。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一、环境影响分类筛选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确定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的种类。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未有过的。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3、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

3、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1.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评价单位要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评价人员要持有上岗证。2.评价大纲的审查: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在开展评价之前编制。由建设单位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情况确定评审方式,提出审查意见。3.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重要措施。质量保证工作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各

4、级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在审批环境报告书时应贯彻以下原则:①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②审查该项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③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④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⑤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以技

5、术审查为主,审查方式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三个阶段:准备、正式工作、报告书编制阶段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工作等级: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各单项环评划分为三级,一级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详细规定见相应导则)。2.划分依据:⑴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⑵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⑶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二、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1、项目由来2、编制依据:法律、法规、批复文件、委托书、行业规范、环评导则等拟建工程概况: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排污等4、区域环境

6、概况: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气候、社会环境、拟建工程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等5、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6、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和重点7、评价标准8、专题设置:工程分析、区域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清洁生产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分析、总量控制、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等9、评价工作成果10、评价工作进度安排和组织分工11、评价经费概算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或本底,为环境影响

7、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1、环境调查的一般原则(1)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特别是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2)资料收集:应首先立足于现有资料,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3)调查深度:与评价项目密切相关的的部分全面而详细,尽可能定量化;对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的的内容,应做出详细的说明。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3.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①地理位置;②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③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

8、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④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⑤环境功能情况(特别注意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⑥社会经济情况;⑦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⑧其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