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ID:39503273

大小:94.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7-04

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_第1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_第2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_第3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_第4页
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天水市麦积区教师进修学校王景昕第一部分有效教学一、有效教学的概念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过程和最大的效率、效益,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整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它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它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二、有效教学的起源与发展(一)有效教学的起源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

2、纪以前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二)有效教学的发展1.寻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了“学年制”和“40/40班级授课制”,改变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对普及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20世纪初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的“五段教学法”,“凯洛夫教育学”提出了“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引入新课题——讲授新教材——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的“六段教学法”。2.构建“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朝着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教学模式常常表现为可操作的程序并蕴含了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方法组合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蕴含了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不同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理论的不同方面。当教学模式流行而被认可时,人们已经将这种多元的、情景化的、个性化的

4、教学模式视为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出现,使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3.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①加涅“科学主义取向”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精确分类,力图克服教学目标的含糊性,精确界定有关学习这一复杂行为的具体结果。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其中,认知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而智慧技能从低级到高级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新概念、规则、高级规则。一般的信息加工理论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而加涅又40/40把程序性知识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加涅对教学

5、行为作出科学分析,使教学成为一门科学。加涅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作出科学的精细说明,使教学成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有法”。②杜威“建构主义教育哲学取向”杜威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他要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杜威认为,教学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活动,而是知识的再创造、再理解和再加工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

6、的理解。③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系统提出来,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美国已有不少专门的多元智能学校。多元智能理论也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各有特色的课程。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有着相对独立的多种智力。人的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40/40个体身上存在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关的七种智力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7、。4.有效教学的新方向①隐性学习知识除了是客观的,它还具有不可言传的“隐性”之维。知识有可言传的部分,也有不可言传的部分;有可教的部分,也有不可教的部分。对于不可教的部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只能由学生亲自去操作、使用、探究,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可以称为“隐性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满足于为学生提供确定的、客观的显性知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以保持和记忆确定的知识结果为标准,至于学生个体是否理解及理解程度如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建设的过程。“这些东西不能像砖块那样,

8、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也不能像人们用切成小块分享一个馅饼的办法给人分享。”如此看来,“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虽是一条不错的教育隐喻,却也暗藏了某种教育隐患。“授人以鱼”固然简单保守,“授人以渔”亦免不了受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概念的嘲弄。因为在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