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面试经验

求职面试经验

ID:39509516

大小:5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4

求职面试经验_第1页
求职面试经验_第2页
求职面试经验_第3页
求职面试经验_第4页
求职面试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求职面试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评分标准的要素可以总结为以下七大类:      举止仪表;      应变能力和个性稳定;      责任感与进取心;      组织协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理论素养政策水平;      总分为100分。      具体细化后,大致分为23小项,如表2.1所示:      由于评分标准细节较多,所以考官在评分时,会有所侧重,总结一下,考官最为重视的评分要素有以下四个:      举止仪表;      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      综合表现。必须具备的能力有:①表达能力;②审题能力;③思路;④思考

2、要点;⑤要点扩展;⑥层次条理。这些能力缺一不可,一般情况下,考场的门是开着的,如果是关着的,就敲下门,如果是开着的,也象征性地轻轻敲一下,看考官,然后走到桌子旁边,说:“各位考官,早上好!我是**号考生。”然后鞠躬鞠躬后,考官自然会对你说,“请坐。”就坐后有个细节要注意,如果桌子上有试卷,按照以往的经验,很多考生会边听主考官讲话边偷看试卷,这种行为的错误之处在于:一是对主考官不礼貌;二是可能因没有听清楚考官的讲话内容而违反考场的规定。因此,这几十秒的时间是不要去贪的,人不可能一心两用,其实利用这点时间,也考虑不了什么问题,关键是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尊重考官,没

3、有礼貌,不诚实。正确的做法是:端正坐下后,双手交插叠放或自然放在桌子上,目视主考官,让别人看出你注意在听他说话。不管是哪种时间规定,总体把握的原则是:每题思考的时间为不超过1分钟,规定思考时间的情况下要充分用完;每题的答题时间为2-3分钟,最好是2.5分钟,因此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听考官说话,否则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思考答题时间分配技巧:以总共4道题为例,总共时间20分钟,思考时间5分钟。思考时间应该这样安排,第1题2分钟,第2-3题1-1.5分钟,第4题0.5-1分钟。因为考生答第1题时考官最注意听,而且第1题答好了,也可以增加自信心,但开始答第4题时,已经有一半以

4、上的考官在评分了,基本上考生答题完毕,考官也评好了分数。为什么考官会提前评分呢?因为考生答完后,工作人员就出来收评分表了,评分慢的考官会让人感觉没经验、没水平,再者总共4题,通过前面3题也差不多掌握了考生的水平特点,提前打分也是合理。应对技巧:当主考官提醒是否需要补充时,考生应该假装再认真浏览一遍题目,时间控制在5-10秒,然后抬起头很自信地微笑着对考官说,没有补充答完题后,考官就会让你离开考场,记住,离开时,不要带走桌子上的任何不属于你的东西,可以自然的说句:谢谢考官!在考场上,同一组考生答题时经常会出现同样的流行语,考官对此比较反感。      部分流行语排行榜

5、      1、“反思、冷静。”在考生的答案中,这2个词语出现频率最高,可能是受某些培训教材千篇一律的答案影响。      解决办法,用其它同义词代替。这个只能考生自己想,因为只有自己想出来的词语才不会雷同。      2、“海明威的: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以前我第一次听到考生引用这句话时,感觉还不错,后来才发现很多考生答题时都引用了这句话,有点被欺骗的感觉,再后来,每听到这句话,就直接扣分。      3、“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的执政理念,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也非常熟悉吧!      4、“

6、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我想这句话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吧。      5、“温总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句话正在流行中。      6、“领导交代我这个任务,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习惯性说法,80%以上的考生会这样说。      7、“作为一名公务员”、“假如我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听到这样的表达,考官会感觉你很急切想当一名公务员,觉得你不够沉稳。      8、“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沟通…….,领导(同事、群众)一定会听取我的意见……”对自己不要太自信,不要以为这样一说,就可以解决问题,与其说了那么多空话,还不如来的实际的措施更为实在。

7、      因此,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出现以上流行语,不至于到了面试时习惯性说出来。面试时最常犯的低级错误 错误1:答题声音太小,没有感染力。   错误2:答题虎头蛇尾,层次条理不清。 犯这种错误的考生也不在少数,主要表现为:在答题时说了“第一”后却没有了“第二”、“第三”,直接就到了“总之”,有的考生在总结完后又来个“然而”,这样不把考官绕晕才怪。有的不说“第一”,而是说“第一个”,还有把“第三题”说成“第三点”,要不就是反复说了2遍“第一”或者“第二”,反正什么状况都有,到时候你们在答题时候就会有切身体会了。 错误3:擅自更改题目的名词。      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