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动物克隆技术

家畜育种动物克隆技术

ID:39537970

大小:341.5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5

家畜育种动物克隆技术_第1页
家畜育种动物克隆技术_第2页
家畜育种动物克隆技术_第3页
家畜育种动物克隆技术_第4页
家畜育种动物克隆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畜育种动物克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物克隆技术 (发展史,利与弊)animalclonetechnology第三组梁亚洲李晓林张万里主要内容动物克隆技术动物克隆的技术流程几种克隆动物影响动物克隆效率因素动物克隆的研究展望动物克隆技术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1963年J.B.S.Haldane在题为“人类种族在未来二万年的生物可能性”的演讲上采用“克隆(Clone)”的术语。发育早期的动物胚胎细胞,或成年动物的体细胞,经显微手术移植到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之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重新发育成正常胚胎。这种胚胎被移植到生殖周期相近的母体之中,可以发育成为正常

2、动物个体。经过核移植而产生的动物,其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完全相同。这种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相同动物个体的技术,就叫做动物克隆。动物克隆技术自从“多莉”羊问世以来,“克隆”一词广为人知.动物克隆这一领域也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在动物界进行过核移植研究的主要有变形虫、两柄类、鱼类、昆虫、脊索椎动物和哺乳类等六大类动物。目前.动物克隆技术的核心是核移植技术,指将一个双倍体的细胞核(包含一点围在核周围的细胞质)与另一个已经去掉(或灭活)单倍体细胞核的卵子(生殖细胞)的细胞质重组。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像受精

3、卵一样启动发育并形成胚胎、幼体或成体。这是一种用人工的“非有性生殖”的方式来完成的繁殖和发育过程。动物克隆的技术流程动物克隆的技术流程早期,研究人员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质。后来发现.成熟卵母细胞更适于用作核移植的受体细胞质:它能使各个发育时期胚胎甚至体细胞核的重构胚胎恢复到受精卵的状态,重新编序,正常发育到到期出生。完全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是进行细胞核移植克隆哺乳动物的前提。常用去核方法有盲吸法、半卵法和功能性去核法等。由于通过胚胎作供核体移植培育克隆动物途径有局限性,故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使用体细胞(已分化细胞)作为供核体。一个个体的体细胞的遗传

4、物质是完全一样的。所以用其作供体,产生的后代完全一样。动物克隆的技术流程目前,核质融合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电融合法。将上述取得的核转移到已经人工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卵周隙内,并施加微电流脉冲,使核质融合.形成重组胚。重组胚胎首先经一定时间的体外培养,或放人中间受体输卵管内孵育。之后,将重组胚移入母体子宫,妊娠发育至分娩。几种克隆动物1.多利绵羊1996年,一只名叫多利的绵羊被成功克隆诞生,这只雌性绵羊一直存活了6年。这是世界上第一只被克隆的哺乳动物,它被认为是人类克隆研究领域上最大的成功,之后数以百计的类似多利的哺乳动物被克隆出来。几种克隆动物2.猕

5、猴特拉2000年,实验室首次成功克隆了一只叫做特拉的猕猴,后来科学家们陆续克隆了多只猴子,可用于研究人员测试糖尿病等病症。3.克隆猪美国实验室引入基因改良猪,使这些克隆猪能够生长出适合人类的器官和细胞组织。此次一共克隆了5头雌性猪,其中最大的一头叫做米莉,它们是2000年美国一家生物公司成功克隆的。几种克隆动物4.克隆牛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它们分别是在2001年11月3日和6日在山东莱阳农学院降生的。几种克隆动物5.克隆猫科毕这只名叫科毕的猫于2001年成功克隆,从此开辟了宠物克隆市场,并最终形成了克隆宠物

6、的国际性行业。6.克隆狼2005年,首尔国立大学宣布成功地克隆了两只灰狼,这是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有效措施。影响动物克隆效率因素哺乳动物克隆效率低下,克隆后代发育异常已成为目前制约动物克隆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克隆后代易出现一些表型异常,如呼吸和循环系统的问题、超重现象等。其可能的原因概述如下:1.无性生殖 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在生命过程的大部分时间段内都处于高度的甲基化状态。维持这一状态可以降低外界恶劣环境可能对其产生的变异;其次,生殖细胞在生成过程中经过大规模的筛选。供体细胞在个体发育中没有像生殖细胞一

7、样具有高度甲基化状态的保护,产生变异的几率高于生殖细胞;克隆动物所用的体细胞是实验者任意挑出的,而不像生殖细胞一样经过生理过程的严格筛选。影响动物克隆效率因素2.去甲基化过程供体细胞进入卵细胞质后发生的变化不同于受精过程。在正常的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子后立即发生精子染色体的去甲基化过程,而卵子的染色体部分并不发生去甲基化过程,只有当合子开始第1次分裂前很短的时间内,卵子的染色体组才开始发生大规模去甲基化。这一现象表明两性生殖过程中,合子内不同来源染色体(父源/母源)经历重编程的过程是不相同的。体细胞克隆研究中供体细胞核进入卵细胞质后发生的变化

8、却不同。体细胞核本身就是二倍体,同源染色体不象精子和卵子染色体具有结构差异作为标志,因此在去甲基化的过程中没有精卵结合时去甲基化的过程一样的精确,常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