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代寓言二则

5古代寓言二则

ID:39547580

大小:14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6

5古代寓言二则_第1页
5古代寓言二则_第2页
5古代寓言二则_第3页
5古代寓言二则_第4页
5古代寓言二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5古代寓言二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个案)复备人所在单位羊头崖中学 上课时间2013.9.16主备人王晓丽复备人王碰香 课型精读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引导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并了解《韩非子》和《吕氏春秋》。2、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把握故事情节,领悟寓意。过程方法在揣摩、理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固执守旧、脱离实际的不良后果,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习重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深层理解寓意进而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教学、教具(课件)准备学案题单 教法、学法朗诵法、合作讨论法、品味欣赏法自主学习一、相关文学知识★认识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

3、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我们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有:、、等。★认识作者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思想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二、基础知识积累91、填空:《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我国时期著名的家。2、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买履者()自度其足()宁信度(

4、)遂不得履()()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1、郑人有欲买履者2、何不试之以足 自我评价:我得了()颗★小组长评价:你得了()颗★合作探究一、          新课导入:同学们从小就学习了不少寓言故事,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哪位同学能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一个你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呢?二、          学习交流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题目的答案三、          合作积累小组合作,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吾忘持度

5、市罢遂不得履宁信度何不试之以足2、试着解释下列虚词:其: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而: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之: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③宁信度,无自信也。。4、根据要求填空:①文中表现郑人忘持度,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句子是。②.你觉得郑人是一个人。(用一个短语概括。)③.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四、分析人物1、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思考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提示:抓住动作和语言)9引导学

6、生明确人物形象:从“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看出买鞋者是一个固执,迂腐的人。文章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3、说出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明确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形成结论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颗★精讲点拨※文言

7、知识积累:(一)认识通假: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在横线上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括号内解释。1.而置之其坐:通()2.反归取之:通()(二)特殊句式:倒装句 “何不试之以足?”写出这句话的一般语序:课堂小结我们在做事情时要灵活变通,举一反三;不要被原有的经验所束缚,眼界要开阔。达标检测【课外延读】月怀一鸡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8、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