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网上第四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网上第四次作业

ID:39586265

大小:1.48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6

《国学经典选读》网上第四次作业_第1页
《国学经典选读》网上第四次作业_第2页
《国学经典选读》网上第四次作业_第3页
《国学经典选读》网上第四次作业_第4页
《国学经典选读》网上第四次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选读》网上第四次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学经典选读完成人:连晓辉学号:1211001256921专题讨论--《史记》《史记》目录◆简介◆《史记》完成背景◆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对当下的启示意义《史记》简介《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

2、《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史记》完成背景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今山西韩城)。那里南邻黄河,北面50里是著名的龙门山。长河名山,气势雄浑,同时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他与农夫牧童为伴,在饱览故乡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乡土文化培育了司马迁的灵秀豪迈之气。其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是一位刻苦勤奋的学者。他知识广博,对诸子百家学说

3、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他兼容并包又崇尚道家的学术思想对司马迁有直接的影响。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自幼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从10岁开始诵读用籀文写就的文献。汉代通行的是隶书,籀文是先秦古文字,司马迁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他的阅读范围相当广泛,上至尧舜禹三代的典籍,下至西汉盛世的辞赋,他都有涉猎。至于诸子百家的著作,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史料,乃至朝廷的公文档案,都是他阅读的对象。司马迁在20岁时有过漫游的经历,到过东南一带许多地方。在会稽探访大禹的遗址,在场上水滨凭吊屈原,在登封瞻仰许由的坟

4、墓,在楚地参观春申君的宫殿。在刘邦发迹的丰沛之地,司马迁参观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故居。在漫游过程中,他流露出对传统文化及其深厚的感情。他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对历史真相寻根求源。游览韩信故里时,他听当地人讲韩信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尽管家境贫寒,仍然把故去的母亲安葬在高敞地。司马迁实地考察了韩母的墓地,那里果然地势开阔,证实了传说的可信。司马迁在广阔的地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大大拓宽了视野,为《史记》的写作搜集了许多新鲜的材料,他在游历的过程中的真切体会和亲身感受也一起写入书中。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

5、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而与世长辞。司马迁子承父之志,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他开始了《太史公书》及后来称为《史记》的写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前后经历了14年,《史记》的写作已基本完成。司马迁大约死于武帝末年,即公元前87年前后。《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

6、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容主要内容《史记》◆思想开放进

7、步的民族观;进步的经济思想;强烈的民主性与批判性;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严谨实录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评价分明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处。重要观点《史记》对于司马迁“仗气直言”的记录方

8、式班固在《司马迁传》中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是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因为史官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古人治史大多坚持已见,这难免造成记录的种种误差。司马迁在随父亲到长安后曾向当时的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尚书》这使他年轻时就熟知治史知识,也形成了他自己对于历史的见解和体会,特别是对于《春秋》的理解,他认为这是一部“贬天子”的著作,使他形成了客观公正的治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