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物的分类与临床应用

止血药物的分类与临床应用

ID:39595358

大小:221.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6

止血药物的分类与临床应用_第1页
止血药物的分类与临床应用_第2页
止血药物的分类与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止血药物的分类与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医皇西塾星奏!!!堡生筮丝鲞箜!塑止血药物的分类与临床应用方向明徐文娟【关键词】止血药;分类;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4)01-0019-03止血药是手术、治疗外伤及出血性疾病极为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止血药物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效果确切。由于生理性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收缩、止血栓形成及血液凝固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相继发生并相互重叠,密切相关,而止血机制有赖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和血液流

2、变学等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相互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因此,临床常用的止血药大体可划为以下几类:①促进凝血过程的止血药;②抗纤维蛋白溶解药;③缩血管药;④其他类。本文对常用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使用特点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1促进凝血过程的止血药凝血过程是一由多种凝血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瀑布反应”,它通过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的正反馈效应,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从而达到稳定的止血。1.1凝血酶凝血酶是从猪、牛血提取精制而成的无菌冻干粉,与人血中的凝血酶具有相同

3、作用,局部止血速度快。主要用于毛细血管、小血管及实质性脏器局部止血以及凝血机能障碍出血的局部止血。凝血酶仅可口服用于胃肠道出血或局部出血处涂布,注射给药将引起器官、血管栓塞等严重后果。凝血酶的止血效果与其剂量、浓度呈正相关¨。。1.2蛇毒“类凝血酶(血凝酶)”蛇毒“类凝血酶”制剂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止血药。蛇毒“类凝血酶”是在近百种蛇毒中发现存在的一类丝氨酸蛋白酶,只作用于特定的肽键,对底物专一性较强,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结构和功能与人类凝血酶相似,也称蛇毒血凝酶。蛇毒血凝酶类止血

4、药的蛇毒来源和组份有较大差异。国产尖吻蝮蛇和国产蝰蛇中“类凝血酶”与巴西矛头蝮蛇中“类凝血酶”药理作·19·用相同,只裂解纤维蛋白原的A肽,产生纤维蛋白I单体和其多聚体,可被纤溶系统降解。研究发现,白眉蛇毒中“类凝血酶”在药理作用上不同于其他种属来源的血凝酶,先裂解纤维蛋白原B肽,经过一段延滞期后才是纤维蛋白肽A的释放,失去了纤维蛋白肽B的纤维蛋白,其释放纤维蛋白肽A的速度降低,使形成的凝块更不稳定‘21。血凝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特别适合传统止血药无效的出血病人。但DIC导致的

5、出血和有血栓或栓塞史的患者,禁用此药。除紧急出血外,妊娠初期3个月不应使用。1.3维生素K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基本结构为甲萘醌,主要作用是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X、抗凝血蛋白c和抗凝血蛋白s等。主要用于治疗因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以及使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凝血酶原过低而引起的出血倾向日。。此外,还可用于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维生素K缺乏症。1.4酚磺乙胺(止血敏)酚磺乙胺能够增加血液中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凝血物质的释放,加快凝血过程。同时,还可增强

6、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H1。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出血。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合用。副作用较少。1.5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新凝灵)其可能作用机制:①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溶酶,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②促进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产生止血作用。③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出血∞。。临床上用于消化道出血、眼鼻出血、妇科出血、痔疮出血、外科

7、出血等。对血小板数量极少和严重肝功能不良的出血及咯血效果不佳。作者单位:430081湖北武汉,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内科通信作者:方向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E一。ail:fxmxk@。i一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2.1氨基己酸该药低浓度能特定阻断纤溶酶原与万方数据·20·纤维蛋白结合,防止纤溶酶激活,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高浓度则直接抑制纤溶酶活性。主要用于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升高所致的出血,如妇产科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内脏手术后的出血。术中早期用药或术前用药,可减少手术中渗血,并

8、减少输血量。用量过多时可形成血栓,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性血管疾病病史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由于在人体内排泄较快,且止血效果弱、作用持续的时问短而毒性反应较多,目前临床上已很少使用。2.2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机制同氨基己酸,作用较氨基己酸强4~5倍。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但对创伤出血以及癌症出血无止血作用。必须注意,氨甲苯酸对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此外,用量过大也可促进血栓形成。2.3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凝血酸)氨甲环酸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抗纤溶酶药物∞。。氨甲环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