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单元导学案 3

五六单元导学案 3

ID:39614135

大小:9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7

五六单元导学案 3_第1页
五六单元导学案 3_第2页
五六单元导学案 3_第3页
五六单元导学案 3_第4页
五六单元导学案 3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六单元导学案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化石吟》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3.增强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预习】1.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2.掌握字词,注音或写汉字。奇huàn()()guǒ藏cōnglóng()zhuóyuè()骸()骨潜()行躯壳()()档()案潜行——海枯石烂——葱茏——3.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①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②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③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学习过程】一、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二、研读赏析自主探究,思考: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d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

3、的理由。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重点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预习:一、阅读课文,排除障碍(1)给加线的字注音:  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月晕()崩塌()  (2)释义:  一霎间::  轻盈:  征兆:弥漫: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4、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并在课本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4)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自测:  1、《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

5、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搜集课外的有关天气的谚语,写下5条。23《绿色蝈蝈》导学案一、走近作者1、阅读作者资料法布尔,法国散文家、昆虫学家。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在农村打短工,抽暇自学,曾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小学教师多年。他经常细心观察昆虫的生活,将观察所得详细的记录下来,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陆续写成10大卷《昆虫记

6、》(1879-1907)。这部用简洁、朴素、生动的文笔写成的观察昆虫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散文的集结。它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著作而流传于后世,主要在于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介绍这些动物。《昆虫记》头几卷问世后,法布尔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河热爱的科学文艺作家。后被提升为中学教师。晚年退隐乡村,仔细观察自然界,继续描写昆虫生态。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在已经建成法布尔纪念馆。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预习字词1、参考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篝火()狩猎()喧嚣()窸窣()喑哑()静谧()篡夺()匀称()逃窜()劫掠()喙()扰

7、乱()下颚()弱肉强食()更胜一筹()惊慌失措()2、参考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喑哑:窸窣:静谧:劫掠:弱肉强食:更胜一筹:三、快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1、第一段写什么?“我”指谁?“我独自一人”说明了什么?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在第几段如何引出这一说明对象的?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称呼蝈蝈为____________;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称呼蝈蝈为____________;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呼蝈蝈为____________。作者不断变换称呼,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三段写什么?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特征?5、阅读4-11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蝈蝈不喜欢吃____________,喜欢吃____________,尤其____________,经常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