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局域网及接入因特网

组建局域网及接入因特网

ID:39627501

大小:32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7-07

组建局域网及接入因特网_第1页
组建局域网及接入因特网_第2页
组建局域网及接入因特网_第3页
组建局域网及接入因特网_第4页
组建局域网及接入因特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建局域网及接入因特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组建局域网及接入因特网什么是网络计算机网络不仅指因特网,还指相互可以通信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十千米以内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广域网: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因特网城域网:几十千米各地教育城域网网络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网络中的硬件1.工作站和服务器服务器是网络上为客户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享受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的那些计算机称之为工作站也称为客户机(Client)例如教师机和学生机的关系当客户机需要某种服务时,它提出服务请求,然后由服务器提供服务,这种结构称为客户机/服务器(C/S,Cli

2、ent/Server)模式。还有一种是浏览器/服务器(B/S,Brower/Server)结构。这两种方法最明显的区别在于:C/S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如QQ,教学控制软件,B/S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操作。2.传输介质双绞线:单段信号传输线缆最大长度为100米,用于短距离的楼内布线光缆:段信号传输线缆最大长度为几十千米,主要用于主干线,楼宇间的布线电磁波:无线网络3.通信连接设备中继器与集线器:中继器与集线器基本相同。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

3、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交换机:共享带宽,信号交换路由器:路由器的一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另一个作用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数据传输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接收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去掉协议控制信息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老式电话报文交换:电报分组交换:IP电话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络拓扑结构1、总线拓扑:数据从发送数据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只有与地址相符的用户才能接收数据,其他

4、用户则将数据忽略。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总线结构简单,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总线拓扑的缺点:(1)用户增加时,网络性能下降。(2)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2、环形拓扑:数据绕着环向一个方向发送,每个用户接收并响应发送给它的数据包,然后将其他包转发到环中的下一个用户网络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的优点:(1)简单的连接操作。(2)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容易环形拓扑的缺点: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3、星形拓扑:用户将数据发送到中心设备,再由中心设备将数据转发到包含目标节点的网络段星形拓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5、(1)控制简单。(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星形拓扑结构的缺点: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接入因特网家庭上网采用调制解调器、ISDN或ADSL方式,企业或者单位上网采用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1.拨号上网: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提供的光纤,账号,调制解调器(Modem),网线,计算机2.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光纤,网线,计算机IP地址的设置静态分配法:每个计算机固定IP。优点:易于管理,缺点:浪费IP资源。动态分配法:服务器用的时候分配,不用的时候收回。拨号上网都是动态分配。局域网方式上网则不

6、一定。子网掩码及网关的设置IE代理服务器的设置DNS服务器的设置计算机只认识IP地址,域名和IP地址之间必须进行转换之后才能被电脑所认识,所以有一套转换方案,域名解析系统(DNS)应运而生。转换的任务由DNS服务器来完成,而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DNS分为首选DNS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文件传输(FTP)它是因特网的传统服务之一,能使用户在两个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它是因特网上最主要的传递文件的方法。可通过FTP发送大容量的视频文件。练习1、下列网络拓扑结构中,目前在局域网中使用较多的是

7、()A、总线型B、环型C、星型D、交换型2、下面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网络上只要有一个节点发生故障,就可能使整个网络瘫痪的网络结构是星型B、每一种网络只能包含一种网络结构C、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一般有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三种D、环型拓扑结构比其他拓扑结构浪费线3、下列哪种网络结构工作是,其传递方向是从发送数据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只有与地址相符的用户才能接受数据,其他用户则将数据忽略()A、B、C、D、4、某学校校园中心到1号教学楼网络节点的距离大约700米,连接两者的恰当的传输介质是(

8、)A、五类双绞线B、微波C、光缆D、同轴电缆5、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是()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6、在OSI参考模型中,将网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工作时()A、接收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一个协议控制信息B、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去掉一个协议控制信息C、接收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去掉一个协议控制信息D、发送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