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论文

人文地理论文

ID:39635663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7

人文地理论文_第1页
人文地理论文_第2页
人文地理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旅游地理学论文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地理学者只着重记述某些旅游胜地和研究旅游的土地利用,面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索。如英国的吉尔伯特调查了英国海滨避暑胜地和疗养胜地,但英国布朗于1935年曾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二战后形成了现代旅游,旅游业开始迅速发展。到了50年代,有些地理学家把旅游地理学纳入到经济地理学中,因为旅游业是一种经济事业,故多从经济属性上研究旅游,直到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提出旅游地理学应从经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应该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60年代初,由于经济发

2、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居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旅游时尚的形成,旅游交通的发展,因而对旅游区的开发,已不只限于对自然风光的苛求,而是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层次的上升,要求有精神上的满足,如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惯等,这使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与开辟新的旅游区和改造旧的旅游区的任务紧密联系起来。沃尔夫1960年发表的《安大略旅游地》,斯坦费尔德的《美国海滨避暑胜地》,明斯的《西印度群岛》和伦德格林的《西印度群岛》论文都论述了旅游区的开发问题。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深度上对旅游区开发的研究。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世界社会经

3、济的加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旅游业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供需规模扩大,旅游的目的性质内容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地理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旅游地理的理论方法,统一术语,对旅游类型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分类评价并对旅游区划及旅游地图编绘等进行研究,出现了许多旅游地理学的文献书籍,如意大利地理学家布鲁诺在1965年出版了《地理与旅游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于1976年出版了《旅游地理学》,原苏联1978年出版了科特梁罗夫的《游憩与旅游地理》,美国的马特勒1976年出版了《国际旅游地理》等。旅游在增加国民经济收

4、入促进文化交流美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已被人民重视和利用。但旅游地理旅游业若管理不当,也可能对地球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的不利作用,进而影响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地理环境是指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地理环境既包括诸如阳光空气水体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接待条件等人文社会经济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为旅游活动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从而使旅游业得以获得经济效益。然而,旅游地理环境对于旅游活动的质量或数量的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旅游环境容量,将会导致地球旅游环

5、境质量的下降和破坏,降低旅游活动的质量,给旅游业带来经济上的危害和损失,甚至给国民经济以及地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现代旅游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以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现代旅游活动的日渐普遍。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但是。“一枚硬币有两面”。旅游绝非天生的绿色产业。如果开发与管理不当。旅游业在产生有利效应之时。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

6、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具有脆弱性、易损性特点。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且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一旦破坏。覆水难收。因此。现代旅游活动的风起云涌、旅游需求的飞速扩张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形成了强烈反差。滚滚旅游潮流所产生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植被破坏、传统文化加速变异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旅游业向纵深层次发展。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许多省份纷纷建设旅游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等时代背景之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及政

7、府部门、企业人士、社会公众的关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提法随之而生。学者们从各自学科体系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观点。但目前的研究还是比较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意义的讨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观念的强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辩证关系的论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措施的探讨、旅游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而关于何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论论述则很少涉及。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和对象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基础。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措施这一理念直接源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开发观

8、点。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论认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直接目的的旅游方式最终目标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与人际关系在保护和开发关系处理上坚持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保护与开发融为一体。事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