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ID:39638887

大小:5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8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_第1页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_第2页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_第3页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_第4页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实施有效教学阜宁县郭墅中心小学管萍一、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有效教学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由美国开始.又不断有人提出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并随之而形成了若干以“有效”为热点的讨论话题,诸如“有效学校”、“有效课堂”、“有效评价”等等。这种本质上是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讨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有关。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诉求,有效教学问题的再次提出.反映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与机制。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实现自身转型与完善的努力.也反映了传统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正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当代学校教育传统体制机制面临的挑战,主

2、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随着教育权利的普及,大量非传统教育对象涌入各级各类学校,所谓“生源质量下降”成为世界性议题.那些建立在“精英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或者效度降低,或者走向失效;第二,二战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三个世界划分及经济分工的明确化,发达国家各阶层成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缓解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压力,弱化了“以读书求发展”的社会功能,从而导致了带有普遍性的学生学业水平下降和学习动力下滑:第三、信息技术与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促成了世界性的,至少是发达国家民众的生活方式的丰富化,大众传媒的空前普及与信息诱惑,刺激了儿童少年多样的生活追求,分

3、散了他们的精力.向“苦读”的传统发出挑战,为“努力文化”的延续营造障碍;第四,网络技术的普及,多种媒体间的市场竞争,使人类文化成果的传播更加快捷方便。各种文化快餐.为不求“甚解”的受众,提供获取一般文化修养的“成功”捷径(例如所谓的“××替大家读书”的“评述”、“聊天”的方式,以视频为主的知识介绍方式,等等),于是,一方面减轻了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学习者通过学校教育来求知的动力。当然,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现代社会也为学校改革教育途径与方法,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的机遇与方法、工具。正是从这一双重意义上说,有效教

4、学才不但成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解的改革诉求。并因而成为当代世界性的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二、实际上,由于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差异,发达国家教育界提出的“有效教学”问题,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美国学者玛扎诺等人在其所著的《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一书中,实际上把“有效”定义在“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其建立在归纳少则21个,多则1251个原始研究个数基础上的“影响学生成绩的教学指导策略”,则包括“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总结和笔记”、“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家庭作业和练习”、“非语言表征”、“合作学习”、“建立目标和提供反馈”、“产生假设和

5、检验假设”以及“问题、线索和先行组织者”等九项②,而其中的“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总结和笔记”、“家庭作业和练习”等几项.在中国似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性要求,在美国却要由学者郑重其事地进行实证研究,才因其确实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而为社会所接受。由此可见,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与家庭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与需求不同,所谓的“有效教学”.不同国家地区其实也有不同的理解。就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阶段而言,由于“考试领导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还有较大的实际效应,对大多数中国中小学而言,在考试过多,考试和作业、练习压力过大。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的条件下,中小学生多数是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的

6、。所以,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并不以或主要不以一般地提升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要难题。对中国教师而言,最大的难题,是过多的重复性考试与练习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学习兴趣,是在确保学生取得较好学业成绩的同时.可否减少对他们的“时空占领”。可否让他们有机会、有余力去追求主动而多样的个人发展?从这个角度说,美国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有效”,主要是“有效果”,是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中国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有效”。除了“有效果”之外。还包括“有效用”和“有效率”。对相当一批中小学校而言。重点也在“有效用”或“有效率”上。三、主张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有效教学包含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层意思,亦即主张今

7、天中国的基础教育,一要追求教学基本目标的达成度,要努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能力,要促成学生在基本方法与态度上的有效转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成学生掌握“以学习求发展”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所以,对当今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追求。不能影响学习者持续学习愿望、兴趣与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谓的“有效用”,并不是指简单地应用当下学习的知识于生活实践之中(由于受到所学知识深度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这种应用尽管有益,而又必然有限).而是强调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对激发学习者掌握更多、更深、更广的人类认识工具与认识方法的兴趣和效用。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