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标志物及临床应用

心脏标志物及临床应用

ID:39648720

大小:13.04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7-08

心脏标志物及临床应用_第1页
心脏标志物及临床应用_第2页
心脏标志物及临床应用_第3页
心脏标志物及临床应用_第4页
心脏标志物及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脏标志物及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脏标志物CardiacMarkers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system)腹腔内器官毛细血管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左心室左心房肺动脉肺静脉肺毛细血管身体上部周围毛细血管身体下部周围毛细血管肌外膜肌束肌束肌纤维肌纤维肌原纤维右心房右心室三尖瓣肺动脉瓣左心房主动脉瓣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心脏(heart)冠状动脉(coronaryartery)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左冠状动脉为一短干,分前降支支和旋支左前降支后降支动脉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

2、主动脉左回旋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和管腔缩小病变动脉壁内层形成黄色粥样的斑块局部出现脂质、复合糖类的积聚,易形成血栓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动脉的退化和钙化脂质浸润、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损伤反应、单克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LDL-C黏附分子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氧化的LDL-C斑块破裂平滑肌细胞CRP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氧化炎症内皮功能受损CRP

3、:C反应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正常血管进展(Progression)重度轻度中度血管代偿性扩张,维持管腔的直径失代偿:管腔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器质性病变冠状动脉狭窄≥5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rteryheartdisease,CH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稳定型心绞痛稳定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

4、oronaryarteryheartdisease,CHD)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糜烂、破裂,斑块内的促凝成分与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作用,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阻塞性血栓附壁血栓斑块破裂粥样硬化斑块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

5、tion,AMI)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有持续性胸痛、发热、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有动态改变因缺血引起任何大小的心肌坏死均为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及再灌注损伤血流灌注:单位时间内流入器官内的血液量再灌注:AMI发生后采取紧急的溶栓和介入治疗,目的是及时恢复血液灌注,减轻心肌损伤,称为再灌注再灌注损伤:有时再灌注反而会加重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称为再灌注损伤溶栓或介入治疗90分钟后,再灌注成功者由于恢复血液供应,缺血区积聚的标志物迅速冲洗入血,

6、因此会观察到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提前出现迅速上升和下降若实施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出现显著而持续的新升高,表明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呼吸困难、疲乏和水肿大量的体液调节因子参与:精氨酸加压素、内皮素、细胞因子、利钠肽(ANP、BNP、CNP)心肌病原发于心肌改变,伴有心功能障碍的一

7、组疾病心室扩张、室壁变薄或变厚、心腔限制、心肌细胞减少、代之以脂肪细胞浸润常伴随心肌损伤,从无症状到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猝死、心力衰竭患病率仅次于冠心病,是心衰的第二位原因,占青少年和运动猝死原因的第一位心肌病(cardiomyopathy)心肌病原发性继发性扩张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限制型肥厚型右心室进行性纤维脂肪变收缩正常,心壁不厚,单或双心室舒张功能低下及扩张容积减小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通常伴有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有收缩功能障碍正常心脏高血压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

8、续升高小动脉病变长期高血压可致心肌肥厚,小动脉壁/腔比增加常伴随代谢功能紊乱:肾功能异常、脂代谢异常、血糖及电解质异常高血压(hypertension)肾衰中国心血管病2016报告我国心血管病人至少2.9亿人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肺心病患者心肌梗死患者2.7亿人700万人450万人500万人250万人每5例正常人中就有1例患心血管疾病医学检查技术95%AMI心脏标志物(cardiacbiomarkers)循环血液中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能够敏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用作心肌损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