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苏教版

ID:39650470

大小:94.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08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教材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8训练学生朗读能

3、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课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富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弯 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一轮满月,会使人联想到美好和圆满;月亮的皎洁又常常让人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人常说,八月十五月儿圆,月圆人团圆,但是在这合家团聚的日子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和家人团聚呢?不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在中秋佳节都不能

4、与家人团聚,如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辛勤耕耘的老师,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人们倾诉的对象,于是无数咏月诗词应运而生。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苏轼是一个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中秋之夜,大醉之中,他会由皎洁的月亮想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试读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咏月名作《水调歌头》。二、学生自学课文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8,眉州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

5、,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2.简介“词”、写作背景及南宋胡仔对这首词的评价。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的体裁,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上下两阕。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

6、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①。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是有来源的。词牌不同于题目。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密州为地方官),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宋胡仔

7、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尽废”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这首词是一朵特别美丽的奇花,当它开放后,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光彩。从“余词尽废”,可见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之高。3.听朗读,捕捉画面。 “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读课文,捕捉画面。然后将你捕捉到的画面与同学交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传说。 如:床前明月光

8、,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8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