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190306245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190306245

ID:39650745

大小:59.3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8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190306245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190306245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190306245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190306245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190306245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19030624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 最苦与最乐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缆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任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圣贤豪杰(  )     悲天悯人(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3)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摘取原文词句填空。(1)“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人生真正的痛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生最大的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

3、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之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也有对个人的责任。A.我们要做有责任心的人B.人与人之间都要有责任C.责任是无处不在的D.责任常常是双向的4.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读书活动。①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6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感知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链接2018·宜宾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享福与吃苦何仲英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

6、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绝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

7、终致吃苦而已!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6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他们绝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