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2合理用药

药动学2合理用药

ID:39659987

大小:551.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08

药动学2合理用药_第1页
药动学2合理用药_第2页
药动学2合理用药_第3页
药动学2合理用药_第4页
药动学2合理用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动学2合理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习1.药物作用有哪些基本规律?2.药物可通过哪些机理产生作用?3.药物是如何通过受体产生作用的?第二章第3节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因素与合理用药总论3目的要求Ⅰ.掌握:个体差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Ⅱ.熟悉: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Ⅲ.了解:其它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的消除与蓄积单次给药的C-T曲线多次给药的C-T曲线第三节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一)消除:指药物经代谢与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或体内药量减少)的过程。1.消除的方式(消除动力学):药物的消除

2、可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达:dC/dt=-kCnC:血药浓度;k:常数;t:时间;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n=0时为零级动力学一级:dC/dt=-kC;零级:dC/dt=-k一、药物的消除与蓄积(1)零级动力学(Zero-orderkinetics,恒量消除):1)概念:指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恒等。一般发生于体内药量过多,超过了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2)特点:①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无关。②半衰期不恒定:随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延长。③当血药浓度降低至一定水平后可转为一级动力学。④因其在半对数座标上

3、为曲线,故属非线性动力学(2)一级动力学(First-orderkinetics,恒比消除):1)概念:指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体内药量呈恒定比例。2)特点:①为大多数药物在治疗量时的主要消除方式。②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药浓度正相关。③半衰期是恒定的。④因其在半对数座标上为直线,故属线性动力学。零级与一级动力学药-时曲线ttClgC零级一级一级零级2.消除的评价参数:(1)消除速率常数(Ke):Ke=0.693/t1/2Δ(2)半衰期(t1/2):生物半衰期:指药效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血浆半

4、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t1/2=0.693/Ket1/2的意义:1)为药物分类的依据:长效、中效、短效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3)估计血药浓度达坪的时间或体内累积药量4)估计体内药物消除时间或残存药量(3)清除率(Cl):指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消除干净。Cl=Vd·K清除率的大小主要反应肝、肾功能的强弱。3.消除的规律:末次给药后约经五个半衰期可认为体内药物已基本消除。(此时体内残存药量<给药量的5%)Tab.(二)蓄积1.概念:指当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时,体内

5、药物不断增多,血药浓度不断上升的情况。2.意义:适当蓄积(血药浓度达Css)有利药效发挥;过度蓄积可致中毒。3.说明:(1)恒量定时给药法(非负荷量给药):五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达坪(稳态血药浓度,Css)。(2)负荷量给药法:一个半衰期内达Css。(3)理想的给药方案应使Css维持在:Cssmax﹤MTC;Cssmin﹥MECTab.CT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二、单次给药的C-T曲线(时-量曲线)(一)静脉外给药(血管外给药):MTC:最小中毒浓度MEC:最小有效浓度abcTmax:峰时间Cmax:

6、峰浓度TlgCTCt=C0e-kt机体吸收消除(二)静脉给药(血管内给药):1.一室模型:特点:(1)机体被看作是一个单一的、开放的房室(2)药物进入机体迅速分布到各部位,并达动力平衡(3)同时药物消除血药浓度下降,且下降速率始终一致(4)动力学“量-时”曲线为直线中央室周边室吸收消除lgCTCt=Ae-t+Be-tBA2.两室模型:DistributionElimination特点:(1)机体被看作是两个连通、开发的房室(2)药物进入机体迅速分布到各部位,并达动力平衡(3)但药物消除血

7、药浓度下降较慢,且下降速率不一致(4)动力学“量-时”曲线为曲线三、多次给药的C-T曲线恒速静滴,D,t1/21234567CssD,t1/2静脉注射2D,2t1/2首剂加倍1/2D,1/2t1/21/2D,1/2t1/22D,t1/2三、多次给药的C-T曲线D,t1/22D,2t1/21/2D,1/2t1/21234567CssCmaxCmin首剂加倍1/2D,1/2t1/2恒速静滴,D,t1/2(一)稳态浓度的高低与给总量药量成正比1.单位时间恒量给药时,稳态浓度的高低取决于连续给药的剂量;

8、2.给药总量加倍,稳态浓度也提高一倍。(二)稳态浓度的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1.静脉恒速滴注可以平稳地达到稳态血药浓度2.单位时间内给药总量不变时,延长或缩短给药间隔,影响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三)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与t1/2成正比1.达到95%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4-5个t2.临床可以采取首次给药负荷剂量后用维持量,以立即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pH酸性药碱性药细胞外液7.4++++细胞内液7.0++++乳汁5.0++++局部pH与药物分布表(表2)ABCMECMTCA、B、C为某药的三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