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

ID:39667023

大小:281.42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7-08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1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2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3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4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foodpoisoning)定义食物中毒:因食用污染有病原性微生物或有毒化学物质或其他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分类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生物性食品中毒、化学性食品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神经型食物中毒特点与饮食有关未进食污染食品者不发病;污染食品被去除后不再有新病例出现多呈暴发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易发性、发病的普遍性胃肠型食物中毒概述临床上最为多见,夏秋季多见。起病急,进食不洁食品引起,进餐者

2、集体起病。临床主要特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病原学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氏菌G-杆菌,需氧,不产生芽胞,无荚膜,绝大多数有鞭毛,能运动。依菌体O及鞭毛H抗原不同而区别。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但不耐热。在水、土壤中活数月,粪便中活1~2月,冰冻土壤中能越冬60℃,10~20分钟死亡广泛存在于多种畜类、禽类、鱼类的肠道中,故动物的内脏、肉类、乳、蛋类易受污染。致病食物以肉、牛奶、内脏及蛋类为主,进食未煮熟受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感染。副溶血性弧菌G-,一端有鞭毛,运动活泼。高

3、盐(培养基含盐3~3.5%)环境中生长最好,对酸敏感,不耐热。致病因子:耐热与不耐热溶血素两种,可引起肠粘膜充血、水肿和导致分泌性肠液潴留及腹泻。海产品带菌率极高,常在沿海地区流行。其他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咸肉、咸蛋亦可带菌。依菌体O及鞭毛H抗原分为25个血清型大肠杆菌G-、短杆菌,有鞭毛,能运动,有荚膜。体外抵抗力较强,水、土壤中活数月。人和动物肠道正常寄居菌,特殊条件下致病。大肠杆菌分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婴幼儿、旅游者腹泻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不产生肠毒素;侵入结肠上皮细胞,产生内毒素。引

4、起较大儿童和成人腹泻,类似菌痢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婴幼儿腹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为血清型O157:H7产生志贺样毒素出血性肠炎:痉挛性腹痛、腹泻、血性大便变形杆菌G-杆菌,多形性,无荚膜,无芽胞,四周有鞭毛,运动活泼。繁殖迅速,呈扩散生长,形成迁徙生长现象。有菌体O及鞭毛H抗原在外界适应力强,营养要求低,在蔬菜中亦能大量繁殖。存在于腐败有机物和污水,人及动物肠道中夏季的凉拌菜和存放稍久的饭菜可被污染致病力是肠毒素,产生组胺脱羧酶,使肉类组氨酸脱羧成组胺,引起过敏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G+,不产生芽胞

5、,无荚膜。在乳类、肉类食物中极易繁殖,产生的外毒素(肠毒素)耐热性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致病。肠毒素分A、B、C、D、E五型常因带菌炊事人员的鼻咽部粘膜或手指污染食物致病。蜡样芽胞杆菌G+粗大杆菌、厌氧、有芽胞。芽胞耐热,能分泌外毒素。有些菌株可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耐热性的催吐毒素。存在于土壤、尘埃、水、草和腐物中也存在于人、畜肠道中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因食用剩米饭及未再加热的熟肉、鱼等引起。流行病学传染源: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人传播途径:进食污染的食物。原因:加热不彻底、制作不合卫生要求、熟食保管不善

6、。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可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夏秋季多发。病例集中,潜伏期短,共同进食者发病,未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后流行迅速停止。流行特征沿海地区以弧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引起者较多。内陆地区以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较多。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分类:毒素型、感染型、混合型发病影响因素:细菌或毒素污染的程度,进食量的多少,人体的抵抗力强弱。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致病因素1、肠毒素:提高CAMP、CGMP水平2、侵袭性损害:细菌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3、内毒素4、过敏反应5、其他:溶血素、催吐毒素

7、临床表现潜伏期短,病程多在1-3天内。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不同细菌引起的中毒其呕吐、腹痛程度不同,大便性状不同。沙门氏菌:大便为水样、恶臭,有时含有粘液脓血便副溶血性弧菌:腹痛较明显,具有血水样便金黄色葡萄球菌:呕吐较明显,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粘液侵袭性细菌: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粘液脓血便变形杆菌引起者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感染性食物中毒者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血

8、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4倍升高。怀疑变形杆菌:采血清,对OX19及OXk做凝集反应,效价在1:80以上有诊断意义。病原学检查标本:患者吐、泻物及进食的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鉴定。获得相同病原菌有利于确诊取细菌培养液或毒素提取液进行动物试验(灌胃/腹腔注入)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共餐者短期内集体发病,结合流行季节及饮食情况等。2、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为主,病程短,恢复快。3、实验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