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课程意识,提高备课质量(091214)

建立课程意识,提高备课质量(091214)

ID:39670170

大小:310.5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7-08

建立课程意识,提高备课质量(091214)_第1页
建立课程意识,提高备课质量(091214)_第2页
建立课程意识,提高备课质量(091214)_第3页
建立课程意识,提高备课质量(091214)_第4页
建立课程意识,提高备课质量(091214)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立课程意识,提高备课质量(0912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立课程意识,提高备课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

2、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

3、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一、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它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基本看法、理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教师角色。没有明确课程意识的教师,总是把课程看作“法定的知识”,不可变更的系统,在课程面前无所作为。1.课程课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课程≠课程表;课程≠教材;课程≠教学王湛: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

4、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依据。“儿童中心论”主张课程应根据儿童的需求而呈现千差万别,课程就是让儿童自己去直接体验与经验,不必事先设计。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注意让学生直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得比较活泼;而缺点是忽视了人类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与文化遗产,课程的效益不高。根据“儿童中心论”的课程设计根据“社会中心论”的课程设计“社会中心论”主张课程应直接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计,可以按社会的分工来编制不同课程。其优点是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拉近了课程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基础知识的系统结构比较薄弱,也忽视了儿童的发展需求与学

5、习心理。根据“学科中心论”的课程设计“学科中心论”主张课程要按科学(学术)的分类设计成有层次、有系统的学科体系编制课程,让学生得到系统性强的知识,为科学整体的发展打好基础。其优点是重视对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和间接经验的直接继承,学生获得的知识基础比较系统扎实,而缺点是忽视了知识生成的体验,学生学习负担也重。课程改革吸取国内外的经验,从我的国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发挥原有课程的优势,改革原有课程的弊端,力图与教育国际化发展保持一致,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形成我国教育的特色。2.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体育品社课程的内容结构课程的分级

6、体系小学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结合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的管理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制定对未来人才所需要的教育内容,对人才的期望。但是统一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的差别。4、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课程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关注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程度,关注学生健全发展。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关注如何实现目标,怎样将教学活动做得更好,以及教学的效果。课程意识的要素主体意识: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生成意识:课程本身不是一个静止的、完全预设、不能变更的教育要素,可以改变

7、、生成。资源意识: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建立课程意识超越狭隘的“课堂教学”立场,站到广阔的“课程”立场上来分析并解决问题。逐步把立场和取向从“怎样教学”到“教学什么”,实现从教学到课程的重心转移。要联系实际,从本质上认识课程的教育功能。关注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是课程意识的表现。二、课程意识下的备课方式关注学生还是关注自我?关注形式还是关注质量?照本宣科还是探索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