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

ID:39689286

大小:138.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9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_第1页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_第2页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_第3页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_第4页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提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章绪论1、地下建筑结构是修建在地层中的建筑物。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修建在土层中的;一类是修建在岩层中的;广义上讲,任何结构物都是修建在相应的介质中的2、地下建筑结构的作用(1)地下建筑结构,即埋置于地层内部的结构。修建地下建筑物时,首先按照使用要求在地层中挖掘洞室,然后沿洞室周边修建永久性支护结构——即衬砌结构。而内部结构与地面建筑的设计基本相同(2)作用:衬砌结构主要是起承重和围护两方面的作用。承重,即承受岩土体压力、结构自重以及其它荷载的作用;围护,即防止岩土体风化、坍塌、防水、防潮等。3、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结构的区别(1)计算理论、设计和施工方法(2)地下

2、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比地面结构复杂。(3)地下建筑结构埋置于地下,其周围的岩土体不仅作为荷载作用于地下建筑结构上,而且约束着结构的移动和变形。所以,在地下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要计算因素多变的岩土体压力之外,还要考虑地下结构与周围岩土体的共同作用。这一点乃是地下建筑结构在计算理论上与地面建筑结构最主要的差别。第2章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1、掌握地下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类型及其组合原则。按存在状态可分为:静荷载、动荷载和活荷载等静荷载:又称恒载。是指长期作用在结构上且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不变的荷载,如结构自重、岩土体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等;动荷载:要求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地下建筑物,需考

3、虑原子武器和常规武器(炸弹、火箭)爆炸冲击波压力荷载,这是瞬时作用的动荷载;在抗震区进行地下结构设计时,应计算地震波作用下的动荷载作用活荷载:是指在结构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存在的变动荷载,其大小和作用位置都可能变化,如地下建筑物内部的楼地面荷载(人群物件和设备重量)、吊车荷载、落石荷载等。地面附近的堆积物和车辆对地下结构作用的荷载以及施工安装过程中的临时性荷载其它荷载:使结构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中,除有以上主要荷载的作用外,通常还有:混凝土材料收缩(包括早期混凝土的凝缩与日后的干缩)受到约束而产生的内力;各种荷载对结构可能不是同时作用,需进行最不利情况的组合。先计算

4、个别荷载单独作用下的结构各部件截面的内力,再进行最不利的内力组合,得出各设计控制截面的最大内力。最不利的荷载组合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静载;(二)静载+活载;(三)静载+动载(原子爆炸动载、炮(炸)弹动载)2、库伦理论的基本假定①挡土墙墙后土体为均质各向同性的无粘性土;②挡土墙是刚性的且长度很长,属于平面应变问题;③挡土墙后土体产生主动土压力或被动土压力时,土体形成滑动楔体,滑裂面为通过墙踵的平面;④墙顶处土体表面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为倾斜面,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角;⑤在滑裂面和墙背面上的切向力分别满足极限平衡条件朗肯土压力假定:(1)挡土墙墙面是竖直、光滑的;(

5、2)挡土墙墙背面的填土是均质各向同性的无粘性土或粘性土,填土表面是水平的;(3)墙体在压力作用下将产生足够的位移和变形,使填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4)填土滑动面为直线。3、围岩压力的概念洞室开挖之前,地层中的岩体处于复杂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洞室开挖之后,围岩中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从而使围岩产生变形。当变形发展到岩体极限变形时,岩体就产生破坏。如在围岩发生变形时及时进行衬砌或围护,阻止围岩继续变形,防止围岩塌落,则围岩对衬砌结构就要产生压力,即所谓的围岩压力。围岩压力可分为围岩垂直压力、围岩水平压力及围岩底部压力。4、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影响围岩压力的

6、因素很多,主要与岩体的结构、岩石的强度、地下水的作用、洞室的尺寸与形状、支护的类型和刚度、施工方法、洞室的埋置深度和支护时间等因素相关。其中,岩体稳定性的关键一般在于岩体结构面的类型和特征。5、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1)按松散体理论计算围岩压力1)垂直围岩压力①浅埋结构上的垂直围岩压力②深埋结构上的垂直围岩压力2)水平围岩压力3)底部围岩压力(2)按弹塑性体理论计算围岩压力(3)按围岩分级和经验公式确定围岩压力6、掌握弹性抗力的基本概念。弹性抗力是指结构在主动荷载作用下(如围岩压力,结构自重等)要产生变形,支护结构发生相向围岩方向的变形引起的围岩对支护结构的约束反力。其作

7、用是限制衬砌变形改善衬砌受力状态提高衬砌结构承载力。弹性抗力大小和分布规律不仅决定于结构的变形,还与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7、熟悉局部变形理论,共同变形理论及弹性抗力的分布规律。一种是局部变形理论,认为弹性地基某点上施加的外力只会引起该点的沉陷;一种是共同变形理论,即认为弹性地基上的一点的外力,不仅引起该点发生沉陷,而且还会引起附近一定范围的地基沉陷。后一种理论较为合理,但由于局部变形理论计算较为简单,且一般尚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所以目前多采用局部变形理论计算弹性抗力。8、普氏压力拱公式:h1为压力拱高度a1跨度普氏系数fk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