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第五章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

ID:39703291

大小:1.62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7-09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_第1页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_第2页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_第3页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_第4页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第五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目录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三章教育目的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课堂教学第七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八章学生评价第五章课程一、课程及课程理论二、现代课程改革的背景三、现代课程的特点四、关于研究性学习五、教师的适应与发展讨论题本章参考书目本章参考书目一、课程及课程理论(二)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一)课程概念(三)课程的类型(见教材第164页)(一)课程概念1、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观点返回2、较为科学的概念1、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观点返回(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学习经验(3)课程即文化

2、再生产(4)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另外,还有人认为课程即教材、课程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1)课程即教学科目返回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均可以被视为最早的课程。只关注教学科目,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感陶冶以及创造性表现等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这是一个较片面的观点。(2)课程即学习经验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而提出。他认为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该观点理论上很有道理,但实践中很难实行。返回(3)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认为课程就是“从

3、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同时又固执地认为课程应该不加批判地再生产社会文化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如果课程内容不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就会使人的观念陈旧、落后、保守。返回(4)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返回主张课程应该使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学生不能仅仅适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主要的是在规划与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此观点过分夸大了课程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因为,学校组织并没有在政治上强大到足以促使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地步。2、较为科学的概念定义一返回定义二定义一课程——广义的课程指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

4、和经验的总和。狭义的课程专指某门学科,比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返回定义二广义的课程就是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国家要求、学校安排和教育者指导下,使学习者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学校设置的所有学科内容及学科的时间、进程的安排,甚至各种各样的学科以外的学校活动。狭义的课程,即学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及学科的进程安排。返回(二)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1、经验主义课程论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返回4、存在主义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论流派认

5、为,以学科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杜威认为,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理想的课程应该促进儿童的生长与发展,这也是衡量课程价值的标准。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兴趣,否则就很难引起儿童的学习动机,也就不能有自发的活动。比如开设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熟悉的烹饪、缝纫、木工等实践类活动课程。另外,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即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的实施及课程的评价等方面,都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与能力来组织教

6、学活动。1、经验主义课程论返回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返回这一课程流派是以苏联人造卫星研制成功而出现的,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要素主义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它提出的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者认为,课程改革应充分认识到国家或民族对于学校教学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利害关系,所以,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即学科课程)。返回永恒主义永恒主义(以赫钦斯为代表)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

7、科。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永恒学科主要是指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返回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把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该学派不太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其核心观点就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该理论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方面:首先,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其次

8、,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返回首先,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这样既可以将所学知识很快运用于社会,又可从社会中学到很多东西。返回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由于报纸、电视以及其他各种宣传媒介的作用,学生对于世界各地以及本国的社会问题非常敏感,这些问题应该在学校的课程中得到反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