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标 证明一

说课标 证明一

ID:39707454

大小: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9

说课标 证明一_第1页
说课标 证明一_第2页
说课标 证明一_第3页
说课标 证明一_第4页
说课标 证明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课标 证明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证明(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的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证明(一)》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教材定位、教材编排体例及意图、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一、教材定位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证明(一)——证明(二)——证明(三)本章是在前面对几何结论已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前几册对有关几何的结论也曾进行过简单的说理。这里则以严格的步骤给出它们的证明。虽然本章只是证明的初步。但是它对知识证明的必要性、引进公理的必要性、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定义、命题、定理等非常重要。因此,本章在内容的选取上,

2、一方面尽量从学生身边易于理解的事实出发引入相关概念和结论。另一方面对证明的意义和格式等作了系统的介绍。本章的定位是让学生初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初步掌握综合证明的步骤和格式。因此,本章所配备的例题和习题大都不难。但是其中涉及的实际问题和世界命题不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可以强化基础,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进行深入思考留了时间和空间。证明(一)是为后边九年级证明(二)证明(三)打基础的,是整个初中阶段严格证明的开始,为下一步的证明做铺垫。因此必须严要求,对所有结论(所规定的公理除外)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规范证明才能认为它是正

3、确的。力图使学生初步感受局部化公理思想。选择一些基本事实作为公理,整理、证明已有的结论。二、教材编排体例及意图本章有6部分组成:引言(章前资料及图片)、正文(6节)、课堂练习、习题、回顾与思考、复习题。1、引言是以一颗大树引领,大树的喻意是数学犹如一株根深叶茂、生生不息的大树。具体到本章,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原名和公理处于大树的根部,是证明的基础。定义、定理、推理等在树的上部,是有原名、公理派生出来的。另外还有一段文字意在引起学生思考、观察、度量、猜想的结论未必正确。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2、本章正文共6节1)你能肯定吗2)定义与命题3

4、)为什么它们平行4)如果两直线平行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6)关注外角6节的教材的安排首先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证明。紧接着给出证明的依据。后面几节分别从不同层次给出证明的内容,平行线,三角形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每节的课后都有随堂练习和习题。随堂练习是正对本节的内容进行的知识技能训练。习题一般具有综合性,是真对本节内容的知识技能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3、本章的最后安排了“回顾与思考”通过几个问题说明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梳理本章内容。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框架、形成整体性认识。同时也为学生自评提供了机

5、会,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整理本章的内容。4、在本章的最后安排有复习题。是学完本章之后对本章知识概括性的综合运用,一般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挑战精神有很大作用。在本章还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如: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思考的方向具有提示作用。通过做一做积累经验。通过想一想诱导发现。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时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积累了应用命题、公理来完成严格规范的证明的经验。三、教材分析本章一共安排6节内容,是从证明的必要性——证明的原理——具体证明(由浅入深)整个教材体现了一个转化

6、的思想及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来解决。6.1你能肯定吗教课书首相安排了一个几何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度量来猜想的度量肯定有误差。因此有度量所得到的结论更值得怀疑。另外,教课书还给出两个例子,让学生猜想验证。目的是让学生对观察与归纳得出的结论产生怀疑,进而思考怎样才能断定一个数学结论是正确的,通过这几个例子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试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据地进行推理。从而说明证明的必要性。6.2定义与命题教材首先安排了小华和小刚的对话。这个对话主要是引导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

7、许多概念,假如不对这些概念下定义,别人就无法理解这些概念,以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同样,在教学中,要进行严格的论证,也必须首先对所涉及的概念下定义。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另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下定义的必要性。对于什么是定义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回忆一些概念的定义这样一方面复习有关内容,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给数学概念下定义的方法。从而体现并完成其中一个知识目标。做一做教材设计了一个灌溉系统。设置这一内容的意图是:1通过具体情节,引入一些判断语句“如果-------那么------”,让学生体会命题的含义;2让

8、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初步体会推理的思路。关于命题的含义,可以结合例子加以说明,注意:表示判断性语句都是命题,而不管判断的结果是否正确;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命题,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而不能及肯定又否定。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