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资料

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资料

ID:39710633

大小:21.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9

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资料_第1页
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资料_第2页
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资料_第3页
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成尚荣  儿童立场的核心: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  儿童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其特质与核心是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只有真正认识儿童和发现儿童,才能坚守儿童立场。也许我们回答坚守儿童立场的理由还相对容易,而回答儿童立场的特质与核心却不易。  一、关于“儿童”的学问是所有学问中最重要而又最不完备的。  人是谁?多少人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深情的呼唤。的确,“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但在“人”的问题前我们常常很茫然,今天也许还只能像卢梭所说的,“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

2、知识。”[3]而我以为,在最不完备的“人”的知识中,最突出的又是关于“儿童”的知识。因此,又正如卢森堡所说,“……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4]我们常常无情地撞倒孩子,这是无庸争论的事实,其根本原因是我们不知道“儿童是谁”,不知道“儿童在哪里”。  儿童就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并未真正认识他们,更未真正发现他们。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站在成人立场上看待他们,于是认为儿童是“小大人”。陈鹤琴先生早就作了揭露:“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缪,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

3、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们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更像我们成人一样?这岂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5]显然,缺乏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就不可能有儿童立场的建立,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发生。可以这么判断: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基于对儿童的认识的儿童立场是教育的根本立场。  二、儿童在本义上是自由者和探索者。  伊斯拉谟斯认为,拉丁文中的“儿童”意味着“自由者”,因此,“在心性上,儿童是缪斯性存在”。[6]蒙台梭利说,儿童是小小的

4、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贾德甚至这么说,“……我们家中那张新买的婴儿床上,有一件神奇的事正在发生。就在那儿——婴儿床的栏杆后面——世界正被创造。”[7]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但是,事实却是,我们用一味的强制灌输、简单的“告诉”和机械重复的训练,伤害了他们自由和探索的天性,破坏了“儿童”的本义,竟在不知不觉中“撞倒”了他们。不过,我们正在改变,改变自己,改变教

5、育,因而改变了立场。冬天,小朋友发现放在手里的小冰块化了,他们比试着,并讨论着:为什么会化?怎样才使冰化得快一些?老师引导他们分别用微波炉、带盖子的胶卷盒做试验,试验后知道了冰的融化与温度有关系;小朋友又发现水变成冰“长个子”了,老师又引导他们在有刻度的瓶子、划上线的杯子、盒子里做试验,知道“长个子”的冰是水变成的,水变成冰体积就会变大;小朋友想,瓶口加上盖子还会不会“长个子”呢?会不会向下“长个子”呢?在老师的启发下,试验的结果带盖子的瓶盖被顶歪了,杯子盒子变形了,小朋友们说,水变成冰的力量真大呀![8]显然,儿

6、童的天性和探索者的精神在教师引导下得到保护,也得到发展;知识应“活”在儿童自主的探究和体验之中。此类的案例不断增加,我们的立场和教育真的在不断改变。  三、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  康德早就认定:“人是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有无限的可能性。”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儿童更是有无限的可能性。所谓可能性,就是“还没有”。儿童的可能性,一是说儿童还没有成熟。因为未成熟,所以会发生问题,有缺点、有错误是正常的;正因为还没有成熟,所以存有巨大的潜能,教育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在让他们在成熟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又积蓄新的能量。二是说儿

7、童还没有确定。儿童的一切都有待重新发现,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观察儿童,发现儿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帮助他们找到发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其间,教师对儿童的评判亟需谨慎,有时需要耐心等待,否则,正如卡夫卡所说,缺乏耐心是人的主罪,因缺乏耐心而进不了天堂。进不了天堂是个人的小事,伤害了儿童则有可能牺牲未来。三是说儿童还没有完成。“完成”是个过程,教育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在儿童发展的一个个阶段,“完成”一个个任务,促使他们一步步逼近一个个目标,又在他们面前竖起新目标。所以,马克思·范梅南说:“看待儿童其实是看待可能性,看待一个

8、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看待可能性,一定要向可能性敞开。但是,自然界总是不遗余力地把可能性隐藏在其中,没有人能够确立或预言这些可能性。我们并不是刻意地确立或预言儿童的可能性,但必须不遗余力地去寻找种种可能性。因为是可能性,所以“不应用发现现成的东西的方式来使之成为问题”[10],而应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透过儿童的“现实性”去发现可能性,改变“发现现成的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