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ID:39726396

大小:41.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0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_第1页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_第2页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_第3页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_第4页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提到中国文学史豪放派的代表,我们都会想到这样两个人:苏轼和辛弃疾。他们的词都有着豪迈慷慨的意境,都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被后人并称为“苏辛”。但由于两位词人的时代和社会地位不同,个人生活?历不同,而且由于艺术追求的差别,两人表现出的豪放之气也就风格迥异。     一、苏辛豪放词风的相似之处     (一)苏辛都开拓了词的内容。晚唐五代词风婉约柔媚,词多写男女之间的离合悲欢。而自苏轼开始,豪放的感情,豁达的胸怀,广阔的社会生活,都在词中有所呈现,写报国、写仕途、写悼亡、伤春等,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得以开阔,开创了豪放的词风。使传统意义上的恋情之词柔

2、情之词扩展为豪情之词,成为可以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而辛弃疾也突破了传统词调,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辛弃疾不但扩充了词的内容,还将词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大量吸收各种表现手法,无论是散文,骈文,还是民间口语,他都信手拈来,表达了他的各种情感体验。    (二)苏、辛词中都有着豪迈的风格。苏辛词中都流露出积极的人生态度,透露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接下去的四句写出

3、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作者以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读来自有一种豪迈之感。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是一个充满斗志的形象。此中并未透露出对自己被贬的哀伤。可见此时的苏轼满腔是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而对个人受到的不公正遭遇去丝毫不在意,即便是“鬓微霜”,却“又何妨”呢?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表达了决不投降、坚决抗金的决心。(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抒发的共同情感。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都是才华横溢,并且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苏轼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庭,他的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家庭的熏陶使苏轼从小就树立大志,他读书很刻苦。1056 6年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离开四川到京城应考,一举成名。其文章得到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称赞,称赞苏轼是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自此一举成名,开始了仕途生涯。然而苏轼在仕途上并不如意,由于卷入党派纷争,受到排挤,他一生当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被贬和流放当中度过的。从英州到惠州到儋州,因此

5、在被贬和流放的时间中,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成为苏轼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情感基调。在他的豪放词中这样的情感随处可见。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是具有雄才伟略,可以出将入相的人物。23 岁时,即“壮岁锦旗拥万夫,锦谵突骑渡江初”,仅带数十骑,突入五万人的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率军南归而被委任为江阴签判。但此后,天生英才却无处可用,或赋闲散居,或沦为下僚,一腔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只能寄托于诗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二、苏辛词的不同之处    (一)二人对词境的开拓程度不同。苏轼“以诗为词”。词在苏轼之前,多写男女之间的离合悲欢。而苏轼使词诗化,怀古、咏史、说理、谈传,甚至还可以抒发思乡爱国之情。扩大了词的意境。而辛弃疾“以文为词”,他在继承苏轼豪放词风的同时,使词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他的词把豪放与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深沉的感情相结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经传等各种文体的表现手法,使词在苏轼之后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

7、二)作词观不同。苏轼“以文章余事做事,溢而作词曲”,苏轼作词,散文,诗歌,每种文体都有可称道之处,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而辛弃疾不同,他全力作词,一生作词六百余首,是唐宋词人中词作数量最多的一个,词作基本包括了他一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他个人情怀的同时,又客观地反映了历史。    (三)不同时代、经历、思想和性格的影响。苏轼生活在北宋中叶,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他也经受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是个非常达观的文人,几度位重,又几度遭贬,但是洒脱乐观的个性依然一样,在逆境中照样能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