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

ID:39756995

大小:376.52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7-10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名师导语』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既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也深受近现代中国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影响。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的考查频率相对较低: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中西习俗的融合、“剪辫易服”和节假日的变化。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社会生活史、家庭婚姻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仍需重点关注。知识点一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趋势: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________转变。2.表现(1)近代(

2、2)现代知识点二 饮食与居室的演进1.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2.居室建筑(1)传统居室:________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庸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中

3、国近代史》    知识点三 习俗风尚的变革1.背景:辛亥革命、____________、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2.表现(1)婚丧礼俗: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主张____________,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火葬代替土葬。(2)社交礼仪:民国成立后,点头鞠躬握手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3)思想观念:女子获得受____________并步入社会。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为代价的。  【构图解史】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信息提取:近现代中国服饰的演变受时代发展的影

4、响,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构图解史】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背景及影响【构图解史】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信息提取: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的发展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主干知识速记答案]知识点一 1.平民化 2.(1)①中山装 ②旗袍 (2)①列宁装知识点二 2.(1)四合院知识点三 1.新文化运动2.(1)婚姻自主 (3)教育权利探究1 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近现代生活的变迁1.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

5、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

6、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2.辩证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②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7、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③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1.(2016·海南单科,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解析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一味追求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早就丧失了当初的活力,故A项错误;由“新学

8、国民及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