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知识讲座

德育知识讲座

ID:39768743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1

德育知识讲座_第1页
德育知识讲座_第2页
德育知识讲座_第3页
德育知识讲座_第4页
德育知识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知识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知识讲座主讲人李校长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地点:会议室一、德育的概念   什么是德育?这是任何德育理论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但在理论和实践上,人们对德育这个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志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或称道德品质教育,有的同志则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或称政治思想教育,显然对德育概念的理解都不够全面。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对什么是德育弄不清楚,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   对德育概念比较准确的概括就是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进行操作演示以熏陶涵养被教育者,被教育者通过模仿仿效教育者和练习模仿仿效的内容而对自

2、然与社会的客观原则有所理解和遵循的活动。   这个定义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什么启发呢?首先,德育可理解为以德育人。它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德,即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熏陶学生。其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主要是身教和言教,其中身教重于言教。可见,德育——真正的德育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和风细雨,而不应是强制、制裁等。第三,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外界的熏陶(这正是德育工作者所努力的地方)是通过被学生的自化而实现的,如果不根据学生的需要

3、和特点进行工作,内化将无法实现。第四,德育也可理解为育德,德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我们教师所有德育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第五,真正的德育是一种愉快的活动。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有所得的愉悦感,我们教师本人也会因其给予学生的帮助和在这种活动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愉快满足,其体验与演员演出成功时的感受相同,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许多智者仁者对教师这个行业乐此不疲。(春秋时期的孔子、孟子、汉朝的董仲舒、宋朝的朱熹、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叶圣陶,当代的魏书生、李镇西

4、、刘彭芝、李希贵等等)孔子、孟子古代的大教育家连外国人都知道、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叶圣陶,当代的魏书生、李镇西、刘彭芝、李希贵这些人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给大家介绍一下汉朝的董仲舒宋朝的朱熹他推行“王者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并非由董仲舒最早提出但董仲舒把它提升并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发展到了人类社会新时期当今社会,现在是讲人权的年代,讲求人人平等,他的那些些束缚人性的理论和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可是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他的理论却始终占统治地位。他的这

5、些思想我们现在不提倡,但他的另一些理论思想在当时是非常有超前意识的。兴教化,正万民董仲舒提出要兴办学校,培养人才。重选举以选用贤才。“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董仲舒主张在道德教育中,“治我”要严,待人要宽,他要求以“仁者爱人”的情怀去爱护、关心他人,宽以容众,同时要以义来约束自己,“自攻其恶”,经常自我检查反省,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重义轻利董仲舒主张对道义的追求应高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只有这样,人生才能获得高度的和谐和最终的满足。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是德育教育的主导思想。还有他提出的“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

6、天下,亦古之天下”大势可变,但事物不变是我国有史料记载最早到唯物主义论学说。宋朝的朱熹他重建立白鹿洞书院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并为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版,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他的朱子教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反映出了做人在做学问之前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一个人再有才华人品不好在

7、社会上也是无法立足的。二、小学德育的目标定位  德育目标。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规定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三、小学德育的内容与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

8、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初中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品格修养教育。高中阶段注重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